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虚构故事,非封建迷信,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铛——"

五台山显通寺的晨钟划破黎明,一位白发老僧却在藏经阁前将毕生抄写的经卷付之一炬。跳动的火光照亮他脸上的泪痕:"三十年诵经万卷,不如菩萨一句点醒..."

三日前子夜时分,藏经阁突然大放光明。大势至菩萨足踏莲台现前,手中金瓶倾泻的并非甘露,而是六个烫金大字。

"痴儿!"菩萨的叹息震落梁上积尘:"你日日诵《华严》却不见性,夜夜读《楞伽》未明本心。可知这六字真言,才是三藏十二部的钥匙?"



灵山精舍,深夜无声。除了风掠过檐角时留下的几声低吟,整座山林仿佛凝固成一尊沉默的佛像。而在殿内的油灯下,一位青年比丘却仍未合眼。

他名叫慧明,年仅三十,已在五台山苦修十年。今日,他正对着案前的竹简仔细记录着:“第九千六百六十一日,诵《阿弥陀经》三十遍,持六字洪名两万一千声,礼佛一千拜。”

竹简旁,一堆算筹静静堆叠,每一根都代表着他的一段祈愿与执念。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的声音低哑而干裂,嘴唇已渗出血丝,汗水从额头流进眼中。他却毫无所觉,依然一字一句、不差毫厘。

可念到最后,他的眼神忽然变了。他停了下来,眉头紧锁,声音发颤:“我已念诵三年之久,何以西方净土依然不显?我日日念佛,何以妄念如浪?!”

他仰头望向殿内的大势至菩萨像,双眼血丝密布,似要穿透金身。“《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我称佛名数千万遍,何以心犹烦扰?莫非佛经失言?”

语毕,他猛然跪地,重重磕头三下。

就在此时,一道金光自屋脊上方破空而下,照亮整座精舍。祥云缭绕间,一位身披璎珞、头戴宝冠的庄严身影徐徐降临。他步履轻缓,每一步都泛起金莲。

慧明怔住,嘴唇颤抖,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身影在空中缓缓开口,声如晨钟暮鼓:“善男子,徒唇舌之劳,不如一念清净。”

慧明听罢,眼中惊喜与惶恐交织。他匍匐在地,声音颤抖:“尊者,是……是大势至菩萨?”

“正是。”菩萨的声音带着无尽悲悯,“我观汝三载苦修,昼夜不息,惜其勤劳,痛其迷失。”

慧明额头贴地,哽咽着说道:“弟子愚钝,虽日诵经咒,夜拜圣像,却始终未能得见极乐一花一木。求尊者垂怜,指点迷津。”

大势至菩萨拈花一笑,轻轻挥袖。刹那间,慧明眼前浮现出一池碧水。水面开出莲花万朵,花瓣透出七彩光芒,仿佛极乐世界近在咫尺。

"你可见此莲?"菩萨指尖轻点虚空,金芒流转间似有莲影浮动。

慧明凝神细观,却见禅房依旧,唯余檀香袅袅。他惶惑叩首:"弟子愚钝,只见尊者挥袖,未见池中之景。"

菩萨叹息如钟,震得案上经卷无风自动:"汝口中虽念佛名,心却如猿猴般攀缘不止。这般妄念纷飞,焉能映照佛土?"

慧明浑身一震,似乎有些领悟,却仍未能完全理解。就在这时,菩萨轻轻举起手,顿时天地间的光芒随之收敛,整个精舍似乎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笼罩。

眼前的莲池渐渐变化,池水波动,莲花悄然绽放。菩萨的话语再次传来,仿佛从遥远的深处传来:“观察此池,若你能静心,方可见其中的真正奥义。



慧明随即低头望向莲池,只见水面波动渐渐消失,池中的莲花宛如经过千年修行,散发出清澈的光辉。然而,他仍然看不清花的细节,水面依旧模糊不清。

“尊者,我看不清。”慧明的声音充满焦虑,“为何莲池的景象依旧模糊,我明明在用心去看,心却依然浮动。

菩萨温和地笑了笑:“你能看到的,只是表象。莲花的光辉只是其外在之象,真正的净土,源自内心的清净。

当你心中无杂念时,莲花自会清晰展现。你的心,若不清净,所有的景象都只是镜中之花,水中月。”

慧明的双眼紧闭,努力让自己的心境趋于宁静。然而,内心的烦躁与杂念依旧无法抑制。每当他试图专注于莲池,心中却不断冒出世间的纷扰与欲望。

菩萨看出了他的挣扎,缓缓开口:“佛有‘六字真言’,教导你如何净化心境,净化心中的每一份杂念。



《无量寿经》言:'一心归命,尽十方无量无边佛。'"菩萨的梵音渐渐化作六道金芒,"此'一心'非多寡之计,而是..."

话音未落,窗外惊雷乍响。慧明突然发现,那水镜里,自己的倒影竟化作六个璀璨梵字——正是大殿匾额上日日得见却从未参透的六字真言!

"这...这是?!"他浑身剧震,佛冠落地而不自知。

慧明浑身一震,猛地抬头:“尊者,弟子不求神通,只愿得见那六字真言的真意!”

金光忽盛,佛印显现,一道古老的声音仿佛从菩萨眉心中缓缓流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