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阅读之前,麻烦您先点个“关注”,这样更方便我们交流和分享。作者会努力创作更多优质内容,回馈大家的支持。
各位朋友,此刻请放下那些烦心的事儿,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吧。
有位来自美国的网友,在全球最大的问答平台Quora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美国彻底断绝与中国的联系,中国还能撑多久?”这种提问完全展现了典型的美式傲慢,似乎总认为中国离开美国就无法继续发展。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加速自我成长,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说明,不管未来美国对中国采取何种制裁措施,中国都有足够的能力从容应对。
目前,美国仍在持续对中国施加限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国自身也会遭受不小的经济损失。毕竟贸易战向来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更何况美国本身就离不开中国的产品,所以损失不可避免。
如果有一天美国真的与中国切断联系,中国完全可以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来弥补损失。而反观美国,由于过度依赖中国,一旦切断联系,必然会对美国企业造成巨大冲击。面对这个问题,不少网友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另一位网友指出,如今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中国生产了全球近40%的商品,最新出口数据显示,美国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
此外,需要记住的是,中国还为许多制造最终产品的国家提供大部分零部件和原材料。因此,这部分销售将会转移到其他领域,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消费品以及用于组装最终产品的零部件都来自中国。如果中国全面禁运这些商品,那么美国许多经济部门将陷入瘫痪,不得不从零开始重建。
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批发商和零售商,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对于财力雄厚的企业来说,整个批发和供应链可能会消失或者重新构建,美国消费者则会因为政治因素引发的通货膨胀而面临物价飞涨的局面。他们只能负担起目前消费水平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很多人会瞬间陷入贫困状态。毕竟,当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主要供应被切断,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替代来源时,这就是人们可以预见的结果。
一些公司,例如英特尔、高通和波音,其收入的30%甚至更多来源于中国。试想一下,他们将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因此,为了所有人的利益,请不要抱有这样的天真想法,我们都能从合作中获益。
这位网友进一步补充道,你不应该问中国能坚持多久,而是应该思考美国能维持多久。通用汽车、福特、卡特彼勒、波音、高通、德州仪器、AMD等多家大型企业和快餐连锁店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小型企业依赖于从中国进口商品,波音可能会面临破产风险,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农场可能倒闭,失业率急剧攀升,政府债务也会迅速膨胀,因为我们生产的产品太贵了,国际市场根本不会购买。
特朗普曾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市场之外,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他的努力反而促进了中国的崛起,降低了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毕竟,与美国的贸易仅占中国总产出的4%,而且中国的进口需求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得到满足。
中国甚至会欢迎这样的行动,这将加速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加快美国衰落的步伐。
还有网友表示,美国对华出口仅占中国总出口的4%,这对中国经济构不成威胁。然而,美国进口了大量专门用于生产的定制化中国零部件,替换这些部件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你发出询价单后,选择一家制造商制作模具并进行质量控制测试,然后才能开始生产、发货。与此同时,你的生产线却处于停滞状态。当然,会有许多公司争相争取你的订单。
但如果每个制造商同时都在寻找新的合同供应商,那你最好准备好面对延迟和显著的价格上涨。新的承包商会抓住你的弱点,由此可见,与中国的彻底断绝关系将是极为愚蠢的选择。
另一位网友提到,要知道在过去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保持着与世界的贸易往来。从汉朝开始,中国就与中亚地区进行贸易,他们的丝绸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传到了罗马,这就是全球化1.0版本。
当时美国还没有出现,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4.0阶段。无论美国是否切断与中国的联系,中国都会继续与其他地区保持贸易往来,接下来的五千年也将如此。
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也是进出口总额最高的贸易国。美国和西方并不能代表整个世界,即使没有它们,世界贸易依然能够繁荣发展。
提问者试图暗示,如果没有美国,世界其他地区将退步。事实并非如此。请记住,美国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并非所有道路都通往美国或中国。
即使没有美国,世界依然会正常运转。关键在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不可或缺的。
这位网友总结道,简而言之,我认为中国根本不用担心。但中国公司担忧的是,如果美联储不能印制足够的美元来弥补贸易逆差,并进一步刺激美国整体市场经济,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停滞。
如果美国切断与中国的联系,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等超级品牌将在一夜之间被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和南美的本土品牌所取代。
并且会被来自南美、墨西哥、意大利、土耳其、俄罗斯、德国、法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特许经营商所替代。为了在中国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他们已经等待多年。
事实上,现在是时候给发展中国家更多机会,让它们在中国推广自己的品牌和特许经营权了。因为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主导着全球市场。
现在是时候让中国引领修订商业/业务战略和优先事项,为其他国家的不知名品牌和特许经营权开辟市场。这是一个培养全球化和外交视角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