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1月前,对于在家附近找到对口的满意工作这件事,肖慧丽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成为一名母亲之前,她在外务工,是一名企业中层。后来回到家乡——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她发现附近没有什么合适的岗位。

因此,现在她加倍珍惜在山东协盛昌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盛昌鞋业)管理流水线的工作。春暖花开时节,走进协盛昌鞋业,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工人们熟练地裁剪、缝合,制作鞋帮、鞋面,有序赶制订单,一片繁忙景象。


肖慧丽接受采访。

作为国际知名运动品牌斯凯奇的代工厂,协盛昌鞋业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到贸易的全流程作业,也是长兴集乡政府招引来的一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乡党委副书记李豪介绍,滩区迁建时,群众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但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和当时的肖慧丽一样,“乐业”和“安居”并未同步。


群众在鞋厂务工实现增收。

因此,长兴集乡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怎样依托滩内村台人员集聚及闲置资源优势,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村台及周边群众就业?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项长期工程,需要真抓实干,也离不开真金白银。

响应东明县委县政府“北工南农”总体战略规划,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2024年,长兴集乡制定实施了《长兴集乡关于奖励招引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举措,其中对“招引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村级党组织进行奖励,此举一出,充分调动了全体村两委干部协调资源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协盛昌鞋业生产流水线。

地方招商引资,“拼”的不全是政策和资源。协盛昌鞋业负责人朱建荣认为,公司在长兴集入驻,最看重的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

朱建荣回忆,当时长兴集乡由3名干部组成工作专班,上门了解企业需求,提供全链条“店小二”式服务。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从9月13日签约至10月8日开业,协盛昌鞋业仅用了26天便“落户”长兴集。


李豪介绍生产线上的先进设备。

据了解,项目全线投产后,约可带动就业3000余人。在一系列招商引资思路中,全乡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达26家,涵盖服装加工、吨包生产、中草药加工等业态,带动村台及周边群众稳定就业。


俯瞰协盛昌鞋业驻地。

协盛昌鞋业驻地,正是滩外的闲置用地。如今旧村台已不复存在,“村台经济”正成为滩区群众安居乐业的新着力点。李豪说,长兴集乡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且优质的服务,共同推动滩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代明 张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