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家住在豫东的一个小村子里,祖祖辈辈以耕地为生,靠天吃饭。

我的父亲兄弟姐妹三人,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大姑,下面一个小叔。

爷爷40岁那年,外出干活时不小心出了意外,命也就没了。

爷爷走的那一年,三个孩子的年龄分别只有14岁、7岁、3岁。

奶奶生完大姑后,原本是怀不上孩子的,可6年后,又意外怀了我父亲,接着3年后,又怀了我小叔。

所以姐弟之间的年龄相差的有些大。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穷,更何况一个寡妇拉扯着3个孩子,日子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村里好心人就劝奶奶改嫁。

可是奶奶舍不得孩子,奶奶说,她丢下哪一个都不放心,带过去又恐怕孩子受委屈,再走一家想要过美满的日子,难啊!

爷爷去世时,大姑都十几岁了,再加上经历了一场家庭的突变后,她更加懂事了。

有一次她问奶奶:“娘,你会留下我们姐弟三个再走一家吗?”

奶奶一愣,叹口气说:“娘不会走的,娘舍不得你们仨,咱们仨过日子,苦是苦了点,最起码咱们天天在一起,日子啊熬熬也就过去了。”

大姑听后,依偎在奶奶的身边,开心的笑了。

大姑从小订了一门“娃娃亲”,是爷爷在世时订下来的。

两家人当时也商量好了,等两个孩子年满18岁,就可以结婚成家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爷爷半路上走了。

自从爷爷去世后,大姑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坐在煤油灯下纺织棉线。

但凡有一口吃的,大姑都是先捡着父亲和小叔吃。

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一家人团结一心,也算能熬得过去。

时间一晃,大姑18岁了,对方就托人捎信回来说要办喜事。

大姑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一走,这个家老的老,小的小,日子恐怕更难熬。

于是大姑就跟捎信的人说,看能不能推迟两年再结婚,等两个弟弟再大一点,她才能放心成家。

可是对方是一个直脑子,说啥也得现在结婚。

大姑的性格泼辣,也恼了,于是这婚事也就黄了。

奶奶觉得对不起大姑,对大姑充满了愧疚,大姑安慰奶奶说:“娘,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事不顺,随他去吧,我又不是嫁不出去。”

大姑不管咋安慰奶奶,奶奶还是觉得这门亲事丢了挺可惜的。

因为对方父子两个都是木匠,在那个年代,木匠手艺是很吃香的,这家日子过得也是很好。

奶奶寻思着大姑嫁过去不会受委屈,结果没想到,说黄就黄了。

奶奶叹了口气说:“你爹当初在的时候,两家关系多好啊,这你爹一走,他家咋毛驴和牛顶架,豁出脸来,反悔了呢?”

大姑说:“娘,爹在,咱们就是马群里的骆驼,高他家一等,爹不在,咱们家就是蜗牛壳里睡觉,难翻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想明白了,就好了。”

没过多久,对方就传来了结婚成家的消息,这下,奶奶更是自责,说是把大姑给耽搁了。

两年后,在大姑20岁时,胡同里的花婶上门给大姑提亲。

花婶介绍的是她本家侄子,在一个工人,在县城上班。

在过去,谁家姑娘要是嫁了个工人,风光的不得了。

花婶把对方的工作和收入一说,先给奶奶和大姑一个喜头,接着话一拐弯,又说对方是一个二婚,前妻去世了,留下一个一岁多的孩子。

奶奶一想,二婚就二婚,好歹有个工作,大姑嫁过去也算是享福了。

可是大姑却不这么想,大姑偷偷的托人去城里打听。

这一打听不要紧,原来对方男的是个酒蒙子,喝多了酒,就喜欢闹事,还打听出来,前妻生病也是他气出来的。

大姑于是回家给奶奶说了,奶奶气的骂花婶是“孙二娘开店,坑害人”。

又一年过去了,大姑21岁了,奶奶着急了。

大姑却说:“娘,这成家的事啊,就像这秋天的柿子,自然红,不急,我在咱们家再待几年,再多挣些钱,把咱们家的日子再过的好一些。”

大姑终于在22岁那年,看上了离家十里地的王庄村的一户男青年,男青年26岁,比大姑大四岁。

这户人家也穷,弟兄六个,男青年在家里排行老三。

爹娘为老大、老二办了婚事之后,轮到老三了,没钱了,老三的年龄也就耽搁了下来。

大姑说,年龄大一点也没关系,家庭穷一些也没关系,只要踏实能干,这日子就能往好里过。

于是大姑和对方一见面,两个人都彼此看上了,这门亲事也就很快订下来了。

男方家穷,大姑也就没要彩礼,啥都没有要,只让奶奶准备了两条被子,就算嫁了过去。

大姑嫁过去之后,每天在婆家忙的团团转,不但要做一大家子的饭菜,还要洗一家子的衣服,下地干活,割草喂鸡,样样都少不了大姑。

大姑一心一意过着日子,也就没有朝别的方面想。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两年多。

大姑此时肚子里还没有动静,这让公公婆婆和大姑父看不下去了, 他们到处说大姑不会生孩子,还说要休了大姑。

很快,这话就传到了奶奶的耳朵里。

自从大姑成家后,就很少来娘家,即使来,也是报喜不报忧。

奶奶一听,便火急火燎的让父亲赶紧去大姑家看个究竟。

父亲借了辆自行车急急忙忙的往大姑家去。

父亲刚走到大姑家村口,老远就看见大姑背着一担子柴过来。

一阵风吹过,大姑那骨瘦如柴的小身板差点倒在地下。

父亲看着大姑瘦的皮包骨头,顿时啥都明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