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3月31日,商南法院金丝峡法庭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联合辖区多部门,迅速调处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在司法确认当天,成功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了30万元赔偿款,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实现了“案结事了’。


2025年3月24日,刘某受雇于肖某,在驾驶铲车作业时,铲车突发侧翻。刘某当场不幸身亡。刘某家属与肖某就赔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事发后,镇、村两级迅速介入,积极组织调解,但因双方分歧巨大,调解陷入僵局。随后,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法庭参与调解工作。法庭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情况后,向双方当事人详细释法明理,使双方明晰了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在镇、村、司法所与法庭的多方协同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一次性赔偿 30 万元的协议。


然而,协议达成后,双方对协议能否切实履行、赔偿后是否会反悔等问题心存疑虑。针对这一情况,法庭及时向双方推荐了司法确认程序,为调解协议加上了“安全锁”。于是,双方在签订协议后,一同前往法庭申请司法确认。法庭在仔细审查相关材料后,迅速作出确认裁定,并积极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内容。至此,这起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这一案例,仅是金丝峡法庭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个生动缩影。自 2025 年以来,金丝峡法庭通过“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保障”三阶递进模式,已成功办理3件司法确认案件,且所有案件均已自动履行完毕。在后续工作中,金丝峡法庭将持续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


一、诉前引导织密“防护网”,风险预警构建“缓冲带”

法庭主动拓展司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积极为辖区调解员开展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前置性指导人民调解员精准拟定权利义务条款,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协议”的出现。今年以来,已举办专项培训1场,指导签订调解协议 10 余份,有效提升了调解协议的质量与规范性。

二、诉中调解按下“快进键”,多方联动架起“高速桥”

法庭建立了多元解纷快速调处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灵活协调司法所、派出所、土管部门等相关单位,与特邀调解员共同开展调解工作。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专门开通“司法确认直通车”,借助线上审查、电子送达等信息化手段,将办理时限大幅压缩至 24 小时,极大地提高了纠纷化解效率。

三、诉后督促拧紧“责任阀”,强化惩戒筑牢“保障墙”

在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的同时,法庭同步向义务人送达《自动履行告知书》,明确告知其不履行调解协议将面临的法律后果。此外,法庭还积极开展督促回访工作,确保达成协议的当事人能够自觉履行协议。若对于确有拒不履行协议行为的当事人,法庭将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启动执行程序,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朱玲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