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遵义师范学院校园里,一场由AI技术驱动的教育变革正悄然发生。人工智能技术正撬动教育教学全链条变革,构建起“AI+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格局,为这所百年学府注入“向新向智”的澎湃动能。

教学改革先行者:让课堂与AI深度对话

走进国家一流课程“教育学”的智慧课堂,知识图谱构建的AI助教正与学生展开多轮追问。这门由杨晓平教授领衔打造的智慧课程3.0版本,依托DeepSeek大模型技术,已实现3.98万人在线学习,师生互动突破47万次。课程不仅能够自动推送个性化学习路径,更能通过动态学情追踪生成可视化数据,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认知轨迹。在这里,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单向灌输,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双向奔赴。


遵义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育”系列讲座首场开讲。

这样的教学革新并非个例。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接入的DeepSeek一站式AI工作台,已为多门课程配置智能助教功能。在公选课“遵师校史与校园新闻采写”课后,AI助教不仅解答学生关于新闻采访写作的疑问,还对学生的新闻写作作业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打磨新闻作品,并成为教师为学生最终评定成绩的重要参考。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中学生历史认知与学习”课上,任课教师正通过AI实现文生图,让停留于文本的遥远历史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图片,并带领学生查找图片中存在的史实错误,既坚定正确的历史认知,又学习到为中学历史课堂准备素材的方法;此外,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在这门课上积极使用AI,学会提问、甄别、优化,并专门设计了运用AI辅助中学历史教学的作业。

“作为师范生,这样的作业能将未来的教育教学提前进行实践,更让我学到讲课的思路、方法。”2023级历史学专业学生王远成说道。

师资培育攻坚战:锻造智能时代“新园丁”

“掌握AI工具已成为教师新的基本功。”在“人工智能+教育”系列讲座首场培训现场,科大讯飞高教事业部总经理、高级研究员陈红斌通过科大讯飞AI虚拟主播向大家问好,在场师生在他的带领下感受这场“技术风暴”带来的巨大吸引力。

学校构建“理论研修+实际操作+项目驱动”三位一体培育体系,面向全校教师已开展多期专项培训。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教学、AI赋能教育教学创新——DeepSeek实践与多元AI工具融合教学、大模型驱动的生产力范式转移与行业变革——DeepSeek大模型应用等专题培训让参训教师深刻理解技术如何重塑传统课堂,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2023级历史学专业学生王远成在课上展示AI文生图课堂练习。

学校努力将这种培育成效转化为建设发展的创新动能。杨晓平教授团队开发的“教育学”知识图谱AI课程,即成为省级教改项目的标杆案例。人工智能+机电、人工智能+地理、人工智能+翻译、人工智能+镜头语言等等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也彰显着教师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主动作为。

校园服务新范式:AI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图书馆的AI馆员服务试运行首周,就收到超过1800次咨询请求。这位由超星汇雅和DeepSeek联合赋能的“智慧馆员”,能进行多语种文献翻译,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和阅读习惯推荐“隐藏好书”,更能进行文献重点总结、知识框架梳理,个性化延展学习建议,助力拓展知识边界。同时接入馆藏查询、借阅查询、座位预约等服务,实现纸质书、电子书一键双平台搜索,并贴心提示到期时间。


图书馆AI馆员提供贴心的借阅查询。

这种智能化服务已渗透校园多个角落。在最近的“千企万岗进百校”引才活动现场招聘会上,AI就业体验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简历诊断、智慧照片拍摄、模拟面试等智能服务,助力2800份简历与就业岗位精准匹配。学校相关软件还集成了AI服务,如文档处理软件可以实时跟进时政热词,避免逻辑缺陷,为各单位文稿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校对服务。

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AI人才培育新高地

学校与科大讯飞共建的“讯飞班”,2024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超98%,远高于全省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在这样的激励下,2024年“讯飞班”规模从原本的3个班150人扩招到5个班250人。学校“一带一路”黔货出海贵州遵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也用上了科大讯飞的AI虚拟主播,多语种、零失误、超长待机,开启智能交互新时代。

学校新签约的京东数智黔货供应链产业学院,也将把AI技术引入产品溯源领域。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抓手,打造集现代园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智慧农业(数字园艺)生态教室。贵州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遵义市酱香白酒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基于AI技术的酱香白酒成分快速分析研究。这些产教融合项目,正与学校申报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形成协同效应,为区域数字经济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黔货出海贵州遵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AI虚拟主播正在直播。

“人工智能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教育创新的催化剂。”学校党委书记陈治松在“AI赋能教育教学创新”讲座上强调。科技类开学第一课、多门数字素养必修课和公选课……学校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从大数据、数字化工具、人工智能、编程基础等着手的教育服务,随着数字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遵师学子正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浸润中,锻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培养驾驭AI的人才。”陈治松说道。

从课堂教学到管理服务,从师资培育到产教融合,遵义师范学院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既保持着师范院校的育人初心,又彰显着拥抱智能时代的创新勇气。当古老的板书与智能算法相遇,当谆谆教诲与知识图谱交融,在这个春天,遵义师范学院正以AI为笔,在教育现代化的长卷上书写“智慧未来”的生动注脚。(图/文 黄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