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双月湾以其独特的双月形海湾景观而闻名遐迩,大亚湾则以其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岛资源著称。“两湾”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南海之滨,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紧密串联起“两湾”,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两地的共同愿景。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湾联动”发展海洋经济。抓好滨海旅游公路工程,推动G228惠州段129公里滨海旅游公路建设,将进一步释放惠州“山、海、城”景观潜力,带动沿海文旅融合发展。围绕“两湾”工作部署,大亚湾开发区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两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霞涌片区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设计,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
调研 · 缺乏精品海岛旅游项目及海上旅游航线
惠州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81.4公里,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滨海旅游资源大市。我市滨海旅游发展情况如何?去年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主任会议,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要坚持滨海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积极发掘资源优势,做好滨海旅游规划。”调研组认为,惠州滨海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巽寮湾、双月湾、小径湾、黄金海岸等,且建设项目大都布局在沿海岸线,而滨海岸线的腹地、海岛、海洋等处于较冷状态,缺乏精品海岛旅游项目、海上旅游航线,呈现“岸线热、内外冷”的局面。
调研组认为,要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充分考虑滨海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秉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空间优化、重点引领的理念,编制惠州市海岸带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及惠州滨海旅游发展区的总体规划,高质量打造环“两湾”滨海旅游区。按照“百千万工程”要求,科学编制滨海特色旅游镇发展规划,打造滨海特色旅游镇村。
规划 · 构建“快进慢游”全域旅游交通网络
滨海旅游交通以公路为主,旅游方式以自驾游为主。今年,参照我市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打造的经验做法,按照“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理念,市交通运输局牵头高标准谋划以G228为主线的环“两湾”滨海旅游公路,串联大湾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带动稔平半岛发展,并推动有条件路段动工建设,将G228打造成一条最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公路,充分释放惠州“山、海、城”景观潜力,形成惠州旅游公路新名片。
G228新改线西接深圳大鹏新区,东联深汕合作区,路线途经惠东、大亚湾,全程约129公里,是“两湾”联动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纽带,沿线有红树林、双月湾、海龟湾、范和古村、巽寮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澳头渔村等特色旅游资源。
滨海旅游公路主打“快进慢游”,主次结合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网络。具体而言,就是依托G228线位,形成“主线+支线+绿道”的交旅融合体系。其中主线(G228)以快速化的公路体系串联滨海主要资源;支线加大辐射周边街道,以县道、乡道等道路为主,连接重要景点,扩大滨海旅游公路辐射范围;绿道依托骑行道、徒步道等设施,形成连续的慢行网络。
为了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滨海旅游公路的规划理念从“单一目的地”转变为“全域风景区”。根据考洲洋段的红树林特色,双月湾段的古城、海龟、礁石特色,巽寮湾段的沙滩和民俗特色,霞涌段的工业和度假特色,澳头段的渔村特色划分不同的主题段落。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工业大观等资源有机融合,打造一系列特色各异、引人入胜、具有高辨识度、高颜值的网红路段。
举措 · 打造深度游产品,丰富游客旅游体验
白天到海边玩耍,晚上吃顿海鲜就回家。这是不少游客到大亚湾和惠东的一日游路线规划。一日游模式暴露出当地滨海旅游经济的一个短板——过夜经济不足。
当前,霞涌正加快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3月20日,大亚湾开发区2025年旅游资源推介发布会举行。活动以推介霞涌滨海旅游度假区资源为核心,重点发布了3条大亚湾夏秋季精品旅游线路。包括海韵湿地一日游,串联黄金海岸、红树林湿地公园、渔人码头等景点,融合滨海运动与生态观光;渔家亲子两日游,涵盖儿童公园、东升渔村、乌山头绿道等节点,突出民俗体验与亲子互动。滨海度假三日游整合霞涌度假区、清泉古寺、澳头渔港等资源,打造深度休闲产品体系。
这些旅游线路的推出旨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促进过夜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大亚湾通过丰富夜间旅游产品来改善这一现状,比如打造独特的灯光秀、举办海边音乐节、开设特色夜市等,同时提升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滨海旅游一直是惠东县重要名片。惠东正积极推进景点提质升级,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做深做实“探幽访古 浪漫海湾”等现有13条省级精品旅游线路;开发设计滨海休闲度假主题、绿色生态康体、红色文化寻根、古色文化体验等主题线路,打造“山海惠东线”精品线路,积极参加省级以上精品线路评选;精心谋划打造康养、研学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拓宽游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