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时,春风有信。乍暖还寒时节,一场“柯桥多巴胺·2025湖畔花海季”引爆柯桥春日消费热潮,超50万人次游客涌入瓜渚湖畔,13亿次全网话题阅读量刷新纪录,带动周边文旅市场全面升温。“春日经济”撬动了柯桥全域文旅融合新格局,探索出产城人文共富的新路径,展现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场“人”与“城”的双向奔赴中,柯桥用“一朵花”证明:流量狂欢的尽头,是共富根基的厚度;网红打卡的终点,是人文底蕴的温度。当各地还在争抢“最美花海”称号时,柯桥已经完成了从“赏花经济”到“美好生活”的轻盈一跃。
繁花朵朵!
“柯桥多巴胺”催热“春日经济”
“谁能想到,瓜渚湖花海成了柯桥的‘第二张名片’!”近日,杭州游客张晓敏在瓜渚湖畔边直播边感叹。的确,游客放慢的脚步,乐享旅途的所见所闻,就是对这座城市魅力的认同。
瓜渚湖花海有多火?数据为证。今年春天,瓜渚湖畔的70个品类、6000平方米、30万余株郁金香盛放成海,成为当之无愧的春季顶流。这场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花海季文旅活动,不仅成为长三角游客的“打卡新地标”,更直接拉动周边消费:3天超50万人次,其中市外游客占比近60%;单日人流量突破25万人次,数倍于多个同类景点公园,附近不少酒店“一房难求”。
这场视觉盛宴背后,是柯桥对“赏花+”文旅模式的创新探索:水上游船、房车露营、共富市集、素人音乐会等多元业态,将传统观花升级为文商旅融合的沉浸式体验。而流量更通过“全域花海游”裂变扩散。柯桥以瓜渚湖为核心,串联起古镇、鉴湖、兰亭等景点,并推出“织梦江南行”自驾线路,上榜2025浙江省春季十大自驾游线路。
其实,郁金香的爆火并非偶然。“‘花海经济’的核心在于‘以花为媒,以节造势’。”据柯桥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立体式“赏花地图”串联全区花卉资源与景区,形成“一日游”到“多日游”的全域旅游闭环。而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种模式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动能。
记者还在采访中获悉,当万物萌发的季节遇上技术跃迁的浪潮,“赏花经济”正以数字之翼舒展新的可能。为让花海开出别样色彩,我区精心加推面向年轻客群的特色环节,如:在“多巴胺”系列活动中,创新使用“声光电”融合等现代科技手段,水陆空联动展现“文旅+低空”多场景应用;面向“Z世代”人群,推出短视频创作等赛事,让“柯桥多巴胺”热力直抵抖音、微博等平台……
百花齐放!
全域花海让城乡“颜值”变“产值”
当郁金香点燃城市文旅消费,10公里外的安昌街道安华村,百亩七彩油菜花田正演绎着“乡村共富”的生动实践。“进入赏花期后,我们村周末日均游客量超千人次,大大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翻倍。”该村党委书记寿君君笑着说,他们已经尝到了农文旅融合的“甜头”,去年光是“油菜花经济”就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赏花经济”惠及村民。
柯桥春日“百花经济”版图不止于此。王坛镇东村村的香雪梅海早春竞放,暗香浮动;鉴湖沿岸的油菜花海与音乐市集相映成趣;平水镇剑灶村500余亩2万多株樱花开得漫山遍野;大香林春日花事正当时,早樱、晚樱共聚一园、绚烂绽放;平水海丰花园则以“月月有花”的运营理念,成为亲子游的长期目的地……可以说,在城乡联动的“春日叙事”中,花海不仅是风景,更是生产要素,实现“颜值”变“产值”。
这背后是柯桥深耕“百花经济”的匠心。近年来,柯桥区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战略,全面聚焦“老绍兴·金柯桥”城市品牌,坚持“城市品牌经营”理念,让“城中花事”成为“四时流光”。中国春兰节、王坛“香约梅海”文化旅游节、柯桥多巴胺花海季、大香林金秋桂花季等节庆“轮番上演”,成为乡村旅游的“强力吸粉机”,不断延长旅游的生命线、产业链。
“柯桥以花为引,以节促产,用‘美丽资源’激活‘美丽经济’,既盘活了存量资源,又培育了新消费场景,为城乡共富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携程集团合作拓展部浙江省总经理、浙江省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李贵阳评价说,柯桥善于将产业优势与文旅场景嫁接,用“一朵花”串起文化体验、非遗活化、科技赋能的全链条,更带来了“节会活动—流量沉淀—文旅转化”的“飞轮效应”。
四季“长红”!
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春日经济”涵盖饮食、旅游、购物、娱乐、体育健身、艺术欣赏等多元形态,是一种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经济。热力十足的“春日经济”、热潮涌动的消费市场,是区域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幸福满怀的生动诠释。
“春日经济”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在今年全国两会中,“提振消费”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获列2025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此外,绍兴正在加快建设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攀高向新、城市形象出彩焕新、人民生活与日俱新、文化文明传承创新。大力发展“春日经济”,打响文旅经济“开门红”,与时代的浪潮不谋而合。
经济要火起来,作为“春日经济”的重头,文旅业必然要“上新”。近年来,柯桥区抢抓春天“热度”,围绕春季场景推出各种新玩法,形成遗产文化+生态旅游、古迹文化+文博旅游、民俗文化+乡村古镇旅游、历史文化+网红街区旅游、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等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向游客抛出新“橄榄枝”。
“时令与文旅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文旅消费新的活力与增长点,尤其是赏花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但也要看到,当前火爆‘春日经济’的背后,仍存在消费场景单一、业态不足、融合不够等问题。”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外部董事、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梁雪松提出,要让文旅繁花四季飘香,还要解决花期之外怎么办、花区之外怎么做的问题。
梁教授建议,应以“泛生态观”重构“赏花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在业态维度,需突破传统赏花的物理边界,将稻田等农耕景观纳入审美体系;在产业维度,通过“花卉+”的跨界融合机制,培育农业观光、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多元业态。“此外,还要注重时空边界的突破,建立全季候运营思维,通过特色节庆策划、文化IP植入、数字技术赋能等手段,构建‘花期之外’的持续吸引力。”他说。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天本就自带活力和希望。在这片繁花似锦的图景中,地方政府需以景为媒,做强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做优市场环境,方能画好“流量”延长线,助力文旅四季“长红”,让这场春天的盛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绚烂注脚。
柯桥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郦曼丽/文 赵炜 徐晔 高洁 高飘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