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春风拂面,柳枝返绿。走进西固区柳泉镇中坪村,水泥道路干净整洁,小微景观随处可见,村民们或休闲或忙农活,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中坪村以生态宜居为底色,以治理有效为抓手,以乡风文明为根基,以生活幸福为目标,绘就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实现了从村庄美到生活美的蝶变。

微改造精提升 绿色生活添幸福

一盏盏路灯屹立,一排排村居整齐划一。行走在中坪村的街头巷尾,景致宜人,别有一番韵味。

“目前,全村道路巷道硬化率100%,路灯亮化覆盖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清洁能源使用率100%,宽带网络覆盖率100%,快递到村,公交20分钟一趟……”中坪村党委书记欧国宏介绍道。

中坪村聚焦农村改厕、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逐步探索“绿色发展和美中坪”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运行处置体系,形成了垃圾治理“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全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5%以上。

中坪村村委会副主任陈福功告诉记者,村上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理念,利用废弃石料、竹木打造特色景观小品,房前屋后栽植花卉苗木,建成口袋公园3处、生态步道2公里,实现“一院一景、一步一画”,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我把免费领取的辣椒、茄子等菜苗栽种在地里,不但解决了自家吃菜问题,还美化了环境,真是一举两得。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感觉特别幸福、舒服。”村民刘得礼说。

中坪村坚持为村民发放免费菜苗,选取适应本地气候、高产且易管理的优良品种,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发展庭院经济。

深化乡村治理 乡风文明润心田

“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和要求写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章程中,根据章程管理婚丧嫁娶事宜,明确规定酒席规模、宴席标准等,倡导文明新风。”中坪村党委副书记彭红燕说。

近年来,中坪村不断强化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充分发挥老党员、离退休村干部作用,倡导厚养薄葬,红白事俭办,取消彩礼,推行婚事新办,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大力开展“道德讲堂”“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先进典型评选,让文明乡风浸润和美乡村。

乡风文明离不开邻里文化的培育,如何从“院墙隔”到“心相通”?中坪村注重加强矛盾协商化解,重点对农村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欠薪欠资、土地承包经营、损害赔偿等,突出预防为主、化解为先,建立排查、研判、调解、回访“四单”管理机制,健全流程化、清单化、责任化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闭环,党员干部深入网格,针对辖区内不同群体,制定法治宣传教育“特色菜单”,分类进行法律知识教育,通过入户走访、志愿活动、送戏下乡等方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今年以来,该村共开展协商议事4次,处理矛盾纠纷事件6件,调解率100%,开展“点单式”讲解法律常识、平安建设等活动30余场,维护巩固好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盘活闲置资源 壮大村集体经济

走进兰州新国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展览厅,有市民正在挑选自己喜爱的调味品。“这个地方以前空置,自从引进了这个企业后,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欧国宏说。

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中坪村不断盘活辖区村集体闲置资源,积极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转新模式,将西小坪马饮沟近40亩撂荒地通过“党建引领+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户”的新模式进行流转,建设中坪村马饮沟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升级改造破旧老厂房,通过土地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引进甘肃一冰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兰州新宇包装有限公司、兰州可立新工贸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切实让资源变资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20万元。

从村庄美到生活美,中坪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

■记者手记

乡村焕新颜 群众笑开颜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西固区柳泉镇中坪村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提升和美乡村“大面貌”,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的田园生活。

产业振兴是助力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点,中坪村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潜力,盘活辖区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逐步变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建设和美乡村,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群众的期盼。在乡村建设中要坚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和红利。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