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
“当前我省正处于森林防火紧要期、关键期,大家外出旅游,或归乡祭扫,一定要树立森林防火意识,采取文明祭扫方式,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要做可能引发火灾的危险行为,共同保护宝贵的森林生态资源,呵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寒潮收尾,河南再次开启升温模式。据省气象台预报,本周多地将陆续回归20℃+。与此同时,未来几天大风依旧频繁,我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当前正值清明节森林防灭火关键期。3月27日,省政府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发布高森林火险红色预警,提醒大家:近期风干物燥,外出游玩一定要提高防火意识,不携带火种进入林区,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扫墓祭祀的习俗由来已久。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鲜花等绿色环保的方式祭奠故人,但仍有一些人习惯于焚香、烧纸、点烛,甚至明知身处森林防火区依然执着于此。近年来,因清明祭祀防火不当引发的山火警情不胜枚举,不仅给公众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而且酿成了一些沉重的悲剧。
实际上,安全文明祭扫不仅仅是一个态度方法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消防法明确规定,过失引发火灾但未构成犯罪者,将被给予十至十五天拘留处罚,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若过失行为导致严重后果且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则有可能面临刑事追责,如失火罪。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构成刑法中的失火罪。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清明节期间因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比最大,近三成是由于祭扫用火不慎和违规用火引发。
清明祭祀绝不能忽略安全底线,安全才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打开方式,如果失去了安全这个“1”,后面的“0”将毫无意义。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看,焚香烧纸存在很多弊端: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制造公共安全隐患……特别是因祭祀、祭拜烧香、燃放鞭炮导致火灾,不仅给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损失,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一旦发生火灾,当事人也将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祀的日子,也是一个适宜出游的日子。春季风干物燥,郊游露营一定要绷紧防火这根弦。应严格遵守山林景区的防火规定,不在禁止烟火区域吸烟、使用明火或进行烧烤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呵护绿水青山。野外用火和祭祀烧纸,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当前我省正处于森林防火紧要期、关键期,大家外出旅游,或归乡祭扫,一定要树立森林防火意识,采取文明祭扫方式,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要做可能引发火灾的危险行为,共同保护宝贵的森林生态资源,呵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3月21日以来,省林业局召开全省林业系统森林防火紧急视频调度会、专题工作会,印发《关于加强近期森林火灾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通报当前全省火情发生情况,对当前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要求进一步压实防火责任、严格火源管控、强化叫应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坚决杜绝因处置不当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春季火灾防控工作,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安全保卫战。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在扩大宣传教育力度、防患于未然的基础上,有必要强化应急机制,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处置火灾险情;对于个人来说,有必要从我做起,主动提高防火防灾安全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筑牢春季防火的安全屏障,守护春和景明的清明节假期。让祭祀和出游更加文明、低碳、环保,这才是清明节更加科学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