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生家长在校外培训机构捆绑销售、充值赠送等促销手段的诱导下,超时段、超限额支付培训费用,带来“卷钱跑路”“退费难”风险。3月31日,太原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校外培训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理性选择培训机构,理性支付培训费用。
数说
2024年,太原市消费者协会共接收各类投诉3806件,办结3570件,投诉办结率94%。接受咨询1046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55.58万元。从服务类别分,投诉受理量较大的服务主要有:教育或培训类223件,食宿、文化娱乐类180件,旅游类159件、销售类135件、其他服务类133件。
案例扫描
托育条款苛刻退费无果
2024年8月,太原市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某女士为孩子在托育机构办理入托,签订一年合同,缴费27600元。因为孩子小、抵抗力差,入园几天后得急性肠胃炎、支气管肺炎三次住院治疗,全年在托育机构上课36天,其余时间一直在家休养,该女士感觉因没上几天课,要求机构退还剩余费用,经协商无果,投诉到消协。
经消协工作人员调查,托育合同中关于退费一项规定:本协议签订3日以上,托育机构有权不退还已付且剩余未上的托育费。请假条款中提到每月出勤5天(含)以上,则计为一个月托育费用;整月不出勤或出勤不够5天则计为半个月托育费用。双方各持一词。调解人员认为确实存在格式条款的问题,经协商,双方无法达成和解。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该案例中消费者与托育机构协商,在明确退费原因和依据后,消协介入提出调解方案,与托育机构的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消费者还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培训退费难 签约条款要注意
消费者张女士于2024年7月报名参加了某知名培训机构的“培优尊享班”,并缴纳了10800元培训费用。上课10天后由于课程不适应和身体原因请假,导致剩余课时未上,在与机构协商退费时出现纠纷,投诉至消协。接到投诉后,消协工作人员立即开展调查,培训机构认为该学员虽然请假未上课,但未明确提出退班,没根据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机构产生的住宿等相关费用学员应当承担;学员提出不同意见,消协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学员可以先收集好相关证据,如合同、缴费凭证等,可以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其帮助和调解。如果经过调解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还可以选择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提醒
正确选择培训机构
太原市消费者协会提醒,面向中小学生(含3-6岁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按照学科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划分,分别由县区教育、文化旅游、科技、体育部门主管,机构在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后才能开展培训业务。
同时,所有正规机构均在门店醒目位置张挂《太原市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公示栏》,便于学生家长获取机构信息。此外教育部牵头开通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家长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选择具备资格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
签订规范服务合同
广大学生家长在缴纳培训费用前,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问清收费项目、标准,把口头承诺、培训地点、教学环境以及师资情况写到合同里。还要对合同解除、退费规则等进行了解,在签协议时注明。避免因个人时间冲突、工作调动、家庭搬迁、身体不适等原因导致缴费容易退费难的情况发生,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合理支付培训费用
太原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学生家长在支付培训费用时,不要支付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限额的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同时,要警惕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收费。要注意缴费安全,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完成培训缴费,切勿通过转账或现金等方式将培训费用支付给除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
警惕机构虚假宣传
一些培训机构为获得最大客源、获取最大利益,刻意夸大宣传培训效果、培训成绩、从业人员力量。建议家长和学生“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从业人员力量、经营情况、设施设备等情况后,再做决定。索要凭证积极维权。消费者在培训机构缴纳培训费后,要及时索要正规发票,发票上要加盖与培训机构名称一致的印章,合同和凭证在培训期内要妥善保管。
在此,消协也倡导校外培训机构应诚信经营,妥善处理消费纠纷。不得以诱导、欺骗等方式销售产品和服务,要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强化师资力量,不得擅自更改教学内容,不得故意拖延退费或设置不合理扣费项目等。
请广大学生家长“擦亮眼睛”,提高消费权利意识、消费自我保护意识,对违规培训进行监督举报,在发生校外培训类消费纠纷时,消费者要收集好相关证据,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沟通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拨打12345热线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