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消息,原标题:江西会昌:“法治体检”守好农村集体“钱袋子”
□ 本报记者 黄 辉
□ 本报通讯员 肖景涛 肖萍娇
“当年签的协议存在签订程序不规范、租赁林地面积未明确等问题,我们将积极与承租方沟通,争取重新签订合同,努力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不久前,江西省会昌县小密乡召开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法治体检”工作会议,对存在问题的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进行集中清理。
为守护好村集体“家底子”“钱袋子”,2024年8月以来,会昌县司法局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法治体检”,以村集体合同、协议审查“小切口”实现乡村法治建设“大提升”。
长期以来,部分乡村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清理的意愿不强烈、热情不高。为推动清理工作取得实效,会昌县司法局推动出台《会昌县农村“三资”领域“法治体检”工作方案》,明确由各乡镇牵头对村集体经济“三资”合同、协议的数量、规模、类型、涉及领域等进行全面排查,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归档、建立台账,为后续合同、协议的审查工作打好基础。
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清理工作业务性强、工作量大,为确保审查的科学性、准确性,会昌县司法局建立“县乡两级三审”制度,破解基层审查力量薄弱难题。对一般性合同、协议,由各乡镇统筹乡村干部和法律顾问参与审查,并建立台账交至司法所汇总。对争议较大的疑难合同、协议,组织司法局专班人员、法律专业人士,进行集体“把脉”会审。
从“三资”合同、协议审查情况来看,“问题合同”主要集中在林地、耕地流转以及山塘水库、房屋出租等资产处置领域,有的是超长期合同、有的合同标的与实际数量不符、有的承租方长期未履行合同……为做好“三资”合同、协议清理的“后半篇文章”,会昌县司法局对“问题合同”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分类进行认定,审慎提出法律建议,协助各乡镇建立问题整改清单、修订完善合同内容,并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明理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合同签订中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会商化解个性问题,实现合同纠纷不上交,推动纠纷就地化解。
据了解,为从源头上避免违法合同、协议的签订,会昌县司法局还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带动作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培训,让干部群众成为“三资”清理工作的“明白人”。
“我们把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将普法宣传、纠纷化解结合起来,‘三位一体’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协议清理工作,助推基层依法治理。”会昌县司法局合法性审查股负责人说。(黄 辉 肖景涛 肖萍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