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31日零时40分,中国救援队经过5个多小时紧张救援,在缅甸曼德勒成功救出一名女性幸存者。
3月31日,在缅甸曼德勒,一家人席地而卧。
3月31日,位于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国家邮政总局降半旗志哀。
当地时间3月31日,中国政府首批援助物资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
救援队员携多吉在缅甸地震废墟上不间断地进行搜索。 受访者供图
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3月31日发表声明说,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当天宣布,将3月31日至4月6日定为缅甸地震全国哀悼周。声明说,在此期间,全国降半旗志哀。
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月31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上午,缅甸在3月28日遭遇强震后共发生了36次余震,震级从2.8级到7.5级不等。
根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12时,缅甸全国因3月28日强烈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达到2056人,另有3900人受伤,270人失踪,目前救援行动正在展开。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消息,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17时,缅甸强震已造成3名中国公民遇难、14人受伤。伤员正在加紧救治。
驰援
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援助
当地时间3月31日12时15分,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救灾物资运抵仰光国际机场。中国驻缅甸大使马珈、缅甸仰光省首席部长梭登等赴机场迎接。
马珈表示,本次运抵的首批物资主要包括1200顶帐篷、8000条毛毯和4万余个急救包。后续物资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将很快运抵缅甸。
马珈说,中方愿视缅方需要,为缅甸后续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帮助。地震撕裂了大地,但不能切断中缅胞波情谊,更无法动摇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理念与信心。祝愿缅甸人民早日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梭登表示,本次运抵的救援物资承载着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缅甸人民的深情厚谊。地震发生后,中方救援队是国际社会中第一支抵缅的救援队,此后中方又陆续派出了多支救援队。
梭登说,缅方对中方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将铭记在心。缅方将尽快把援助物资转运至灾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3月31日下午介绍了缅甸强烈地震发生后中方向缅方提供援助情况。他表示,中方将发扬中缅胞波情谊,与缅方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郭嘉昆说,地震发生后,中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救援和领事保护工作。云南救援医疗队震后18小时即抵达缅甸,是第一支进入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并会同当地救援力量成功救出1名被困受灾人员。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香港特区救援队、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星夜入缅驰援,中国各地民间救援力量已经或者即将进入缅甸。目前,已有约400名中国地震专家、救援、医护人员在缅各地参与抗震救灾。中方宣布向缅方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提供帐篷、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等急需物资。首批物资已经运抵缅甸。中国红十字会也提供了救灾物资援助。
5支社会应急力量共91人抵缅
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8时,中国救援队在缅甸受灾严重的曼德勒市持续开展救援工作,共成功救出4名幸存者,包括3名成年女性和1名女童。至此,中方救援队在缅甸已救出6名幸存者。
中国救援队于3月30日17时抵达曼德勒市后,立即派出前突力量赴人员埋压地区实地踏勘开展工作,有序实施救援。3月31日0时40分,中国救援队在长城饭店作业场地搜救出一名成年女性被埋压人员,这是中国救援队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5时37分许、6时20分许、7时15分许,中国救援队、中国公羊救援队在天空公寓作业场地,通过切割、破拆、移除、绳索转运等救援技术,先后救出1名被困女童和包括1名孕妇在内的两名被困女性。目前,获救人员已经送医治疗。
据悉,中国应急管理部统筹组织的5支社会应急力量共91人已全部抵达缅甸,正在参与或协助救援行动。经勘察评估,3月30日晚,中国救援队在我驻曼德勒总领馆附近一空旷地带建立营地,当晚已建成。
自3月30日起,中方多支救援队在缅甸地震灾区全力开展搜救。当地时间3月30日,中方救援队在当地救援力量配合下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当地时间3月30日5时,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在内比都一家医院的废墟下,救出一名已被困近40个小时的老人。3月30日9时30分许,中国湖南岳麓蓝天救援队在曼德勒佛学礼堂所在地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
连线
广东救援队:5级以上余震遇到好几次
当地时间3月31日,中方救援队两个小时内在缅甸曼德勒天空公寓连续救出3人。在救援现场,中国救援队一分队分队长岳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对此次救援过程进行解读。
岳馨说:“我们从昨天晚上11时开始,一直工作到今天早上太阳初升。我认为,工作时间再长都没有关系,最主要的是我们能给当地群众带来生的希望。”
岳馨说,中国救援队是根据场地优先级评估被选派到天空公寓开展救援工作的,这里“整体环境超乎想象,坍塌程度比较严重”,人员定位和搜索遇到许多问题。
首先,余震不断。搜救过程中遇到两三次余震。即便如此,“我们的队员也坚守在废墟中,对被困人员进行实时定位”。
其次,幸存者主要集中在公寓的5层或6层,公寓下层呈叠饼式坍塌。因此,人员定位需要采取包括破拆定位、有针对性视频监控、人工敲击询问等方式,再破拆打开绿色通道,“整体过程对我们队员的意志力和体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岳馨还表示,现场民众较多,“我们作为中国救援队,也想尽快给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一个好消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所以我们的队员废寝忘食地进行搜救”。
他还介绍,公羊救援队也参与救援,一起进行了破拆和定位,对救出幸存者做出了卓越贡献。“希望我们能救出更多幸存者。”
3月31日,正在缅甸参与救援的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救援队已经参与救出一名女性,当地余震不断,天气炎热,为救援增加了难度。
本次行动,深圳公益救援队组织首批23名专业救援队员和一条搜救犬,于3月29日13时30分出发前往缅甸。石欣向南都记者介绍,队伍于当地时间3月30日9时许到达缅甸曼德勒市。“救援情况比较困难。当地资源都是比较匮乏的,信号也比较差。在当地华侨华人的帮助下,我们正全力开展工作。”
石欣表示,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深圳公益救援队搜索2组在7层高的曼德勒长城酒店开展搜救工作,并于3月31日凌晨,参与搜救出一名女性。据了解,该女性被困近60小时,获救时生命体征良好,这是中国救援队抵达受灾最重的曼德勒地区后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当地天气炎热,体力消耗大。救援队在救援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防护,例如防暑、防蚊、防疟疾、防疾病、防霍乱这些。”石欣告诉南都记者,当地余震不断,“中间5级以上的余震我们都遇到过好几次”。目前,救援仍在继续。
影响
曼德勒地标阿瓦大桥部分坍塌
邻近震中的曼德勒市是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拍摄于3月29日的卫星影像显示,曾是曼德勒地标性建筑的阿瓦大桥震后部分坍塌变形。
在曼德勒,地震摧毁了多座建筑,包括该市最大的寺庙之一。
新华社记者当地时间3月28日晚驱车从仰光出发,次日上午10时许抵达曼德勒。记者进入市区后看到,当地很多房屋倒塌,部分道路被封锁,有挖掘机正在倒塌房屋中开展救援工作,救护车不时穿梭于城中。
由于受影响地区的许多建筑抗震能力较弱,缅甸官方公布的伤亡数据持续攀升。美国地质调查局相关项目甚至预测,本次地震有60%的可能性会导致超过1万人死亡。英国地质勘查研究所地震学家布赖恩·巴普蒂说:“当一场大地震发生在一个有100多万人口的地区,其中许多人住在脆弱的建筑里,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多个平台为游客提供兜底保障
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令缅甸旅游业遭受打击。3月31日,在缅甸从事旅游向导工作的宋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赴缅的中国游客本就不多,地震进一步导致游客减少。其称,“本来4月泼水节有一些预订,现在也取消了,还有游客推迟出行日期。除了仰光,缅甸其他区域暂时不安排接待。目前仰光还是安全的,其他区域恢复时间还不确定。”此外,多家国内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也向南都记者建议暂停前往缅甸旅游,并表示地震后没有开放缅甸旅游团。
同日,多家线上旅游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平台已针对此次地震启动应急响应模式。携程工作人员称,针对2025年3月28日至2025年4月4日出发或返程,抵离地为缅甸的所有旅游订单,携程已启动重大灾害旅游体验保障金,视影响情况为用户提供变更或取消方案,并全力协助沟通挽损,承担上述范围内受直接影响用户的最终退订损失。去哪儿、飞猪、同程等平台也表示已出台相应退改政策,为游客提供兜底保障。
特写
搜救犬“多吉”驰援灾区
3月29日,深圳公益救援队集结23名队员和一只搜救犬驰援缅甸地震灾区。目前,多吉已经在缅甸曼德勒投入搜救工作中。多吉是来自深圳的一只不到五岁的拉布拉多公犬,擅长专业是“废墟搜索”。南都记者了解到,多吉是深圳公益救援队搜救犬组队友12064于雷训导的搜救犬,编号22K92,加入救援队犬组3年,从半岁起接受训练,专长是废墟搜索和山地搜索,迄今已参加过至少5次救援行动,服务时长超过50小时。作为搜救犬,多吉日常每天都要接受训练,每周(或隔周)还需要在训练场地进行科目训练。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吉已在现场持续工作1天,还将随队持续开展搜救工作。目前,多吉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良好,前方发回画面显示,多吉和救援队员一起在缅甸地震废墟上不间断地进行搜索。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薛凯莹 郑欣蔚 冯奕然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图片:新华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