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卓尔
“先生您别着急,您先往站台内侧靠一靠,这个位置很危险,等列车开走后,我下站台给您找。”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站7站台,一名下车旅客因不小心将蓝牙耳机掉下站台急得团团转,客运值班员吴怡静(见图左,王语欣摄)赶忙上前提供帮助。
待列车开出、车调联控完成后,她便借助手机手电筒的光亮,细心地在道砟里寻找耳机,半个小时后,蓝牙耳机物归原主。
吴怡静每天的工作繁杂且琐碎,候车室、安检口、站台间,处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呼和浩特东站高峰时一天接发120多趟列车,平均5分钟一趟,每天客流量4万人次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客流量,吴怡静就像一名操不完心的“大管家”,检查设备设施、组织乘降、照顾重点旅客、进行站车交接,每一项工作她都做得细致入微。每次结束工作,她的步数都接近两万步。
今年春运期间,一列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动车组列车上,一位刚做完手术的旅客突发术后并发症。接到列车长通知后,吴怡静迅速行动起来。她一边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症状,一边立即联系120急救中心,同时组织人员接站。时间紧迫,她一路小跑、引路开道,争分夺秒。当列车进站时,医务工作人员已准时在车厢门口等候。从旅客下车到救护车驶出车站,整个过程仅用了5分钟,为旅客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几天后,旅客带着水果前来感谢,却被吴怡静婉拒,她微笑着说:“为大家排忧解难,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客,吴怡静不仅有一腔热情,更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集大原高铁开通后,列车路线愈发复杂,旅客的换乘成为一大难题。吴怡静通过刻苦学习,将全国600多个铁路接算站、340余条线路牢记于心。面对不同旅客的需求,无论是追求经济实惠的务工人员,还是讲究高速高效的商务人士,又或者是习惯乘坐“慢火车”欣赏沿途风景的老年群体,她总能迅速给出精准的行程规划。她就像一本“活地图”,让旅客的出行变得更加顺畅。
吴怡静还通过长期的观察与积累,总结提炼出了“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帮一把、多想几分”的“五多”服务法,并将10类常见旅客需求整理成册。在她的带动下,班组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大家在日常服务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为旅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作为班组长,吴怡静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她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为班组同事立标打样。她手绘接算站示意图,将规章编成顺口溜,整理八大类应急处置案例,并结合亲身经历耐心讲解应急处置技巧,带着新人模拟演练,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在她的带领下,班组职工在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技能比武中包揽前三,所在班组成为车站的“服务标杆”。
15年来,吴怡静始终保持“零投诉”,获得锦旗8面、感谢信68封、表扬工单10余件。今年3月4日,她被评为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面对荣誉,吴怡静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她常说:“真诚就是必杀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客运工作的热爱,对旅客的关爱,对使命的担当。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1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