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编内和编外人员每当看到清退编外人员信息时都感到很是疑惑不解:咋又清退编制内外人员?实际上,这不是又清退编制内外人员,这都是在机构改革五年计划的过渡期内。对于中央国家机关进行的机构精简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在试点的编外清理之后可能出现的部门超编问题都有一个逐步消化的五年过渡期。

前年年初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简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同时引发人们关注的还有不少地方早已或正在进行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的清理规范,这其中哈尔滨市从2023年3月初起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之后已经有不少地方纷纷效仿跟进。

2020年全国有5个省份(内蒙古、江西、山东、山西、黑龙江)被确定为全省范围内进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包括机构精简和编外人员清理规范。为了规范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控制编外用人规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很多地方通过机构、人员、功能等的有机调整以实现事业单位的系统性整合。

在当今由于三年的疫情持续影响而导致的各地财政支出压力逐渐增大的大环境下,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进行清理规范更是显示出了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因而除了以上提到的5个试点省区之外,也有不少非试点省市区同样进行了这项工作,这也是形势所迫,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之前看到一则信息,湖北某市全面摸清市直编外聘用单位涉及67家主管部门,177家单位,锁定编外聘用人员3400人,通过清理规范,比上年同期减少326人,节省财政成本大约1500万元,这相当于每人每年将近5万元的额外支出节省了。这是该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编外聘用人员的清理规范工作,建立了长效机制。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精简,各地也都有相应具体措施,江苏省前年印发通知,力争前年起到2025年,每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0万人,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离岗创业三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和基本待遇,在原单位缴纳社保和职业年金,正常晋升薪级工资,按规定连续计算工龄,参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

江苏省这种鼓励人员离岗创业的做法可以缓解供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断增大的财政支出压力以及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象,实际上这只是人员的缩减而不是编制的缩减,因为编制还是保留的,基本待遇也是可以享受的,但毫无疑问的是,财政供养人员的财政支出压力会明显得到减轻,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财政资金。

现在的问题是各地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包括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的缩减和清退而节省出来的财政资金能否用到现有的在编在岗人员身上,也就是能否提高在编在岗人员的工资待遇。之前看到有位上海网友发布的与此相关的信息(如上图所示),说当地财政局下发征求意见稿,三年内要实施裁撤编外人员计划,至少会裁减20%以上。

这位上海网友感叹:看来经济极寒风暴真的已经来临,一些单位的确存在事情多但人手不足的问题。如果真的要实施这个政策,那可能需要一个人身兼数职。另外,今年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今后将会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清退编外人员之后,编内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都会相应加大,编内人员的工资待遇还会再提高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