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情报关于新型日本飞机的资料

自古以来,及时发现敌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和技术一直是情报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情报部门同样肩负着侦察日本航空工业所研发的新型飞机的任务。然而,由于日本严格的反情报制度,这项工作极为困难,有时甚至不得不依靠一些较为特殊的手段,例如从带插图的青少年杂志中获取信息。

不过,在本次情报行动中,美国人意外获得了一本属于日本某位专家的笔记本,显然这位专家是日本海军的航空工程师。该笔记本的摘录被刊登在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每周情报公报 《Weekly Intelligence》(《每周情报》)第49期,日期为1945年6月18日。我认为,这份文件的引用,配以简要的注释,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兴趣。

笔记本中关于日本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一些有趣记录
在最近缴获的一本专业笔记本中,发现了一些关于日本正在设计的新型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的重要记录。



笔记本摘录的总体外观,刊登于情报公报中。

18-Shi Ko(“Jinpu” / “Дзимпу” / “阵风”)实验型战斗机

• 速度:375节(knots)(相当于 431英里/小时(mph)694公里/小时(km/h))。

• 武装:机翼内四门 20毫米机炮(20mm cannons),发动机整流罩(机头)内两挺 13毫米机枪(13mm machine guns)

实际上,从1943年8月到1944年6月川西(Kawanishi / カワニシ)公司确实在研发J6K1 “Jinpu”(J6K1「阵风」)战斗机,该机是按照日本海军18-Shi(18-试)技术要求设计的截击机。根据风洞测试和计算,预计最高速度可达 685公里/小时(略低于情报中的375节,即694公里/小时)。武器配置与1944年初至年中研发的第二方案相符,该方案最终被制作成了木质模型。然而,尽管该机表现出一定的潜力,该项目最终被取消,日本海军将资源集中在N1K1-J “Shiden”(N1K1-J「紫电」)上,该机是N1K1 “Kyofu”(N1K1)水上战斗机的陆基版本。



• J6K1 “Jinpu” 木质模型,图片中可清楚看到左翼安装的两门机炮。

“Homare” 41(“Хомаре” 41 / “誉” 41)发动机(Ha-45 Mod 41 / NK9A)

• 具备三级增压器(three-speed supercharger),在30000英尺(9140米)的高度第三档增压下可提供 1500马力(hp)

• 预计用于海军**“Sam”(“Сэм” / A7M “Reppū” / A7M「烈风」)**战斗机。

• 之前的情报称该发动机使用双级增压器(two-stage supercharger),目前尚不清楚哪个说法更准确。

“Homare” 41(誉41)发动机,即陆军编号 Ha-45 Mod 41海军编号 NK9A,最初确实计划用于J6K1 “Jinpu”战斗机。它确实装备了三级双级增压器(three-speed, two-stage supercharger),但仅生产了一台原型机。根据现代资料,该发动机的功率仍存在争议:一些来源称其最大功率为 1500马力,而另一些来源则认为功率可达 2200马力。后者的功率数据可能适用于下一代试验型号 NK9A-O



在本案例中,两速增压器(ПЦН - приводной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нагнетатель,传动式离心增压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记载,“Myrt-12”(“Мирт-12”,即C6N1”彩云”的美军代号)同样使用**“Хомаре 22”(“Homare 22”)发动机(该发动机与“Хомаре 21”(“Homare 21”)**相同,仅更改了减速齿轮)。

另一种型号**“Хомаре 52”(“Homare 52”),被标注为带有涡轮增压,但未与任何特定飞机相关联。

C6N1**“Саюн”(“Saiun”,彩云)的主发动机是“Хомаре 21”(“Homare 21”)**。

事实上,“Хомаре 22”(“Homare 22”)(海军编号NK9K)曾在1943年底至1944年初安装于四架预生产型侦察机C6N1**“Сайун”(“Saiun”,彩云)(美军代号“Мирт”(“Myrt”))上进行测试。然而,量产型C6N1仍然搭载“Хомаре 21”(“Homare 21”)(海军编号NK9H**)。

“Хомаре 52”(“Homare 52”)(海军编号NK9L)确实配备了涡轮增压,但最终仅停留在实验阶段。



C6N1**(“Сайун” / “Saiun”,彩云)侦察机的第四架生产原型机,搭载“Хомаре 22”(“Homare 22”)**发动机。

据报道,正在研发一种“火箭发动机”。零散的信息表明,这实际上是一个普通的(“Kinsei”,金星)发动机,其安装方向朝向飞机尾部,用以驱动压缩机风扇,该风扇负责在燃烧室内压缩空气。随后,燃料被喷入,随之点火。高温气体因膨胀至大气压力而加速通过一个较小的喷嘴。喷出的高速气流产生的反作用力提供了推力。然而,该新型喷气推进装置的可行性受到了质疑。



日本未来喷气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描述及示意图,该发动机属于机载压缩式空气喷气发动机。事实上,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川崎公司(Кавасаки / Kawasaki)为陆军研发了五种喷气发动机型号,分别为Ne-0Ne-4。其中,Ne-1Ne-2属于机载压缩式空气喷气发动机,而Ne-3Ne-4则为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最为先进。



川崎公司各类喷气发动机的结构

Ne-0——最简单的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并且成功进行了实际飞行测试。

Ne-1Ne-2——机载压缩式空气喷气发动机。

Ne-3Ne-4——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水平最高。

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川崎公司在开发这些发动机时遇到了诸多障碍。例如,海军部禁止川崎公司主要的造船部门参与涡轮的研发与生产,这直接影响了Ne-3Ne-4发动机的进展。此外,为了测试这些新型喷气发动机,原计划使用**Ki-61 “Хиен”(“Hien”,飞燕)Ki-45 “Торю”(“Toryu”,屠龙)**战斗机,但由于前线对战斗机的迫切需求,陆军航空指挥部拒绝提供。

最终,他们找到了Ki-48(九九式轻型轰炸机)。在1943年12月23日,这架轰炸机成功进行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搭载Ne-0喷气发动机的飞行测试。



搭载Ne-0发动机的Ki-48(九九式轻型轰炸机)。

该发动机虽然能够运行,但极其不可靠,并且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不久之后,日本工程师意识到涡轮喷气发动机更具发展前景,因此将研发重点转向Ne-4发动机。



Ne-2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1944年7月14日,德国潜艇I-29号(I-29)抵达新加坡,向日本运送了德国喷气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及样品。部分图纸随后被飞机紧急送往日本。经过初步研究,日本高层立即决定停止现有的喷气发动机研发项目,并转向生产德国更先进的发动机。

然而,在1944年7月26日,I-29号潜艇在前往日本本土途中,于吕宋海峡被美军潜艇SS-276 “Sawfish”发现并击沉。美军之所以能精准拦截,得益于对日本无线电报的解密。这次事件导致德国发动机的主要技术资料、样品以及几乎整个潜艇船员一同葬身海底。



I-29号潜艇

美国专家对于日本是否有能力开发并实际应用此类喷气发动机持怀疑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此时,美国已经拥有更高效的涡轮喷气战斗机P-59A “Aero Comet”

然而,战争接近尾声时,日本不仅成功完善了机载压缩式空气喷气发动机,还将其安装到近50架作战飞机上。这款发动机便是(Ishikawajima Tsū-11,石川岛 Tsū-11),它被用于最后批量生产的(“Oka” Model 22,樱花22型)特攻机上。

但由于战争结束,这款神风特攻飞机未能投入实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中的 “Ока” модель 22

Tsū-11发动机的压缩机驱动由一台倒置四缸活塞发动机(Hitachi “Hatsukaze” Ha-11,日立“初风”Ha-11)提供动力。这款发动机实际上是(Hirth HM 504,德国赫斯特 HM 504)在日本的授权生产版本。

Ha-11最初被安装在(K9W 教练机,陆军代号Ki-86)。而K9W / Ki-86本身则是日本授权生产的(Bücker Bu 133 “Jungmann”,比克尔 Bu 133“少年”)教练机。



石川岛 Tsū-11 发动机在“桜花”22型上的应用

据称,横须贺(Yokosuka)海军航空工厂正在测试一款新研制的飞机,该机被称为“エンテ型”【e-n-te-gata,“鸭式布局”】。下方的图示是根据一本笔记本绘制的,展示了该机的一些特殊特征:



“エンテ型”【e-n-te-gata,“鸭式布局”】飞机的示意图

现在我们可以立刻认出,这幅图描绘的是原始构型的J7W1“震电”(Shinden)战斗机。该机的研制始于1942年,横须贺海军航空工厂的专家们参与了设计工作。当时,我并不确定“ENTO Model”是什么意思,后来发现,它的日文写法是エンテ型【e-n-te-gata】,意思是“鸭式布局”。从1943年8月起,相关模型开始在风洞中进行试验,而实验用滑翔机 MXY6 的首次飞行则发生在1944年1月。



战后被拍摄的 MXY6 滑翔机

第一架J7W1原型机的建造于1944年6月开始,这或许正是美国情报部门在缴获的笔记本中发现的一些零星信息。然而,该机的外观描绘较为粗略。最终,首架J7W1原型机于1945年5月完成制造。

1945年7月3日,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起飞尝试,而在8月3日,飞机成功首飞。在日本投降后,两架已经建造的“震电”中,仅有一架幸存,并被送往美国保存至今。



战后,美军检查J7W1“震电”

笔记本中提到,某些“零战”(A6M,Zeke)装备了30毫米机炮,并已投入实战。

类似于安装在“月光”(J1N1-C Gekko,“Irving”)夜战机上的斜向机炮,正在“彗星”(D4Y,“Judy”)的夜战型上进行测试。此外,“弗朗西斯”(P1Y,“Francis”)也装备了斜向机炮。此外,报告称,新型“雷电”(J2M,“Jack”)战斗机的部分型号装备了两门30毫米机炮和两门20毫米机炮,机头还有两挺7.7毫米机枪。

事实上,部分A6M3 22型(mod 22)确实将机翼中的20毫米机炮更换为30毫米二式机炮(Type 2)。1943年夏天,这些战机被送往南太平洋的拉包尔(Rabaul)进行实战测试。然而,30毫米机炮的后坐力过大,导致机翼结构受损,最终这一改装并未广泛应用。在一些网络资料中,有报道称这些战机曾尝试拦截美军轰炸机,但具体情况仍然存疑。



30毫米二式机炮(Type 2)

1943年5月21日,一架J1N1-C“月光”夜战机首次利用斜向安装的机炮击落了一架美军轰炸机,地点位于拉包尔。



J1N1-C“月光” 251航空队,拉包尔,1943年

D4Y2-S(夜战型“彗星”)是在普通D4Y轰炸机的基础上改造的,该机在后座机枪手的座位处安装了一门斜向向上的30毫米机炮。这种改造数量极少。



D4Y2-S 302航空队夜战型“彗星”

P1Y2-S“银河”(Ginga)夜战型的改装始于1943年10月,并于194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该机通常在座舱后方安装两门20毫米机炮,或一门30毫米机炮。然而,由于产量不足100架,这款夜战机并未对战局造成重大影响。



P1Y2-S 302航空队(Hasegawa模型盒)

关于“雷电”(J2M,“Jack”)的“新型号”描述较为混乱。J2M1和J2M2确实在发动机罩内安装了两挺7.7毫米机枪,但其机翼仅装备了一门20毫米机炮。从J2M3型号开始,机头的机枪被取消,而J2M5版本则出现了装备30毫米机炮的型号。不过,这种改装的生产量极少,据推测,仅有一架J2M5装备了30毫米机炮。



J2M5战后照片,清晰可见30毫米机炮的整流罩

J2M5与J2M3在战争结束后被送往美国研究,共有两架J2M5和三架J2M3被缴获。



J2M5装备30毫米机炮

可能存在某种混合改型?下方的照片拍摄于1945年9月10日厚木(Atsugi)基地,该机似乎是J2M3,但其发动机罩上仍然有机枪射口,同时机翼上配备了四门机炮。



疑似J2M3,厚木基地,1945年9月10日,或许是某种过渡型号?

笔记本还提到了第18实验侦察机“景云”(R2Y1,“Keiun”),其飞行速度据称达到了410节(471英里/时,约758公里/时),飞行高度为3300英尺。该机采用了两台“热田”发动机(Atsuta)串联驱动一根长约13英尺的传动轴。

R2Y1“景云”示意图

R2Y1“景云”是按照日本海军“18-试”技术规格研制的侦察机。其设计非常独特,美国情报人员推测,该机因技术难题过多,难以投入实际使用。这一预测完全正确,日本最终仅制造了一架原型机,并于1945年5月8日进行了首次试飞。

1945年5月8日,R2Y1“景云”首飞

由于发动机过热,试飞很快被迫终止。几天后,地面测试时发动机系统起火(有传闻称是在尝试起飞时发生事故)。再过几天,这架飞机便被美军舰载机炸毁。



侦察机 R2Y1 “庆云”

本文讨论的是侦察机 R2Y1 “庆云”,其研发基于日本海军的18-试技术任务。该飞机的设计确实极为特殊。美国情报专家得出的结论——认为日本人无法克服众多技术问题并将其完善——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最终,仅制造了一架样机,并于1945年5月8日首飞。



1945年5月8日,R2Y1 起飞

然而,这次飞行几乎立即被迫中止,原因是发动机过热。几天后,在地面试验期间,动力装置发生火灾(有报道称,火灾可能是在尝试起飞时发生的)。再过几天,这架飞机便被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摧毁。



R2Y1 “庆云”



R2Y1 “庆云”

由于战争的结束,另外两架尚未完工的“庆云”,其中包括计划安装喷气式发动机的版本,最终未能建造完成。



战后遗留下来的两架未完工的“庆云”

关于速度

在美军情报笔记中记录的最高速度758 km/h,很可能是被夸大的。根据现代研究,R2Y1 的活塞发动机版本预计能达到720-740 km/h,而喷气式版本则预计最高780 km/h

1944年12月,TAIC(Technical Intelligence Air Center,美军航空技术情报中心)第17号报告中的“庆云”绘图



TAIC 报告中的绘图更接近实际原型机的外观。

现代绘制的 R2Y1 “庆云”结构图



关于美军如何获得相关情报

遗憾的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情报公报并未说明笔记本是如何落入美军情报部门之手的。考虑到在引用日本文件时,通常会注明来源和获取方式,因此不排除这些情报可能是通过间谍手段获取的。当然,这仅是一种猜测。

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1941年12月时,美国对日本航空业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小报文章的程度,那么到了1945年,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美军运用了各种情报手段,包括阅读公开媒体、强制己方飞行员和防空部队详细记录战斗报告、间谍工作、审讯战俘,以及在战场上搜集敌方装备的碎片(甚至收集并研究每一块铭牌)。可以推测,正是由于美军情报机构的精心工作,到1945年,日本空军已很难再在战场上给美军带来“意外惊喜”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