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024年6月的一个晴朗早晨,广西南宁某高档小区,一对看似幸福的夫妻站在31楼阳台边缘。他们紧握双手,面带决然。

楼下,人群惊恐呼喊,警笛声撕裂天空。最令人心碎的是,他们10岁的儿子小天站在阳台玻璃门后,绝望哭喊。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悲剧背后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01

警笛声划破南宁夏日的宁静,富景天下小区的居民纷纷从家中涌出。一对男女从31楼坠落,摔在小区中央的草坪上,血肉模糊。围观者中有人尖叫,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更多的人只是呆立原地,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保安老李拨通了110和120,随即冲上31楼。推开半掩的房门,客厅里残留着早餐的香气。阳台门敞开着,一个小男孩跪在地上,双手扒着玻璃栏杆,嘴唇颤抖,双眼空洞。老李蹲下身想安慰他,却发现自己的手在发抖。

"孩子,没事了,没事了。"

可这怎么会没事?小天刚刚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黄强和林美,牵着手从阳台跳下。那一刻,父亲回头看了他最后一眼,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是一对做玉石生意的夫妻。"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告诉赶来的警察,"黄强在南宁算小有名气,专做缅甸那边的玉石。"

林美在两年前还常带着小天参加小区组织的亲子活动。他们家的阳台种满了花,每到春天,紫色的三角梅从三十一楼一直垂到三十楼,邻居们都羡慕不已。

"孩子学习特别好,上次数学竞赛还得了市里第一名。"隔壁的张阿姨抹着眼泪说,"昨天我还在电梯里遇到黄强,他说要给儿子过生日,还邀请我家小孙子去玩。"

警方很快找到了黄强写在餐桌上的遗书,一张沾了油渍的纸。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对不起,我们走投无路了。请把小天交给我父母,别让他知道我们欠了那么多钱。"

勘察现场的警察在主卧发现了一堆银行催款单和供货商的催债信息。最上面一张纸上写着:"最后通牒:三天内还钱,否则后果自负。"

最令人疑惑的是,这对夫妻在死前用尽积蓄,给儿子买了一台高配电脑和一套完整的乐高积木,还预付了三年的补习班费用。

小天被送去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眼神始终停留在医院窗外的某一点。医生说他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治疗。

警方初步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因债务压力导致的自杀事件,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债务,能让一对成功的商人,选择在孩子面前结束生命?



02

十年前,黄强只是南宁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普通挖掘机手。他起早贪黑,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月薪不过七八千。每次发工资,他都留下五百块给自己花,剩下的全部寄回贵港农村老家。

"我儿子打小就懂事,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黄强父亲坐在贵港老家的堂屋,翻看儿子早年的照片,"他说等攒够了钱,就回来盖新房。"

2015年,黄强跟着工程队去了缅甸密支那。那里正在建设水电站,中国工人拿着比国内高一倍的工资。黄强抓住机会,每月省下大部分收入。两年后,他注意到当地玉石交易的利润惊人。

一位老乡向他介绍了玉石行业的运作方式。缅甸的原石运到边境,通过关系进入中国,再由批发商层层分销。整个链条上,每个环节都能赚不少钱。

黄强拿出积蓄,从一位老板手中"借"了几块中档翡翠,开始了他的玉石生意。所谓"借货",就是先拿货后付款,卖出去后再结算。这种模式需要极强的信任关系,一旦有人违约,整个链条就会断裂。

初来乍到,黄强谨慎至极。他答应的期限永远提前三天还款,即使赔钱也要按时交货。渐渐地,他在业内树立了口碑,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借货给他。

林美是黄强在一次玉石展销会上认识的。她父母在南宁开了家小珠宝店,专卖中低档饰品。林美大学学的是会计,对数字敏感,一眼能看出哪块玉石有升值空间。

他们在相识三个月后结婚。林美用自己的积蓄和黄强一起开了"强美玉器行",就在南宁最繁华的商业街。黄强负责进货,林美负责销售和账目。

两人同心协力,生意越做越大。2018年,他们搬进了富景天下小区,还给林美爸妈换了套房子。2019年,小天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欢乐。

"林美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隔壁的张阿姨说,"她反复告诉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业内,"强美玉器行"以信誉和质量闻名。黄强从不拖欠货款,对合作伙伴讲义气,经常请供货商吃饭,送礼走访。林美则把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拖欠员工工资,即使生意最困难的时候。

2023年初,他们的月营业额突破了百万,在南宁开了第二家店。当时,没人能想到这对夫妻会在一年后选择结束生命。

"这行就看信誉。"一位玉石批发商感叹,"黄强在行里口碑好,想不通他怎么会欠下那么多钱。"



03

赵明出现在黄强生活中时,像一阵和煦的春风。那是2023年底的一场玉石交易会,赵明主动走向黄强摊位,对一块翡翠手镯赞不绝口。他出手阔绰,付钱时连价都没还。

"见过这么多行家,就服赵总这眼光。"黄强笑着送赵明离开。

两天后,赵明又带着几位朋友来了。这些人衣着光鲜,出手大方,一次性买走了黄强店里最贵的几件翡翠。林美盘点当天营业额,惊喜地发现突破了二十万。

赵明自称是广州一家珠宝公司的采购总监,负责全国各地的翡翠收购。他每月都要来南宁几次,逐渐成了"强美玉器行"的常客。

"这人懂行,出手快,不废话。"黄强对林美说,"咱们可以多跟他合作。"

交往中,赵明展现出过人的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他能叫出每块玉石的产地和特性,还认识很多黄强接触不到的大供应商。三个月内,黄强通过赵明认识了五位缅甸的玉石商,拿到了几批优质货源。

赵明还经常请黄强喝酒,谈行业趋势。酒桌上,赵明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如何靠玉石起家,如何在广州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他甚至带黄强见了所谓的"大客户"——一些开豪车、住五星级酒店的商人。

"我眼光很准,一看就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赵明拍着黄强肩膀说,"跟着我,保你三年内身家过千万。"

黄强被这种热情和前景打动了。当赵明提出一个"大单子"时,黄强几乎没有犹豫。

那是一批据说出自缅甸帕敢矿区的顶级翡翠原石,总价值近三千万。赵明说他手上有几位香港买家,愿意高价收购,但需要先付一千万定金给缅甸卖家。

"我自己资金周转不开,想找你合作。"赵明说,"你出货,我出渠道,利润对半分。"

林美起初持保留态度,她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但赵明拿出了看似真实的买家合同和订单,甚至让黄强和几位"香港买家"通了电话。

最终,黄强决定铤而走险。他把库存中最好的玉石,加上向行内同行借来的货,总价值近千万,全部交给了赵明。

三天后,赵明的电话停机了。黄强冲到赵明住的酒店,发现他已经退房。打给那几位"香港买家",全是空号。黄强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一周内,黄强跑遍南宁所有可能的地方,报了警,发动朋友寻找,却一无所获。警方调查发现,赵明提供的身份证、公司资料全是伪造的。他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带着黄强毕生心血和梦想,消失得无影无踪。



04

拖欠货款的消息在玉石圈里传开后,黄强的电话响个不停。起初,供应商们还算客气,毕竟黄强在业内的信誉一直不错。但一周过去,玉石没找到,钱也没有着落,事情开始变得难堪。

清晨六点,一群人出现在富景天下小区门口。保安拦住他们,其中一个中年男子掏出几张借条,上面赫然是黄强的签名和指印。

"他欠我们一百八十万,说好一个月还,现在都快两个月了。"男子嚷嚷着,"今天不给个说法,我们就不走了。"

小区居民围观,指指点点。这对黄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他赶到门口,将人带到附近咖啡馆,解释了被骗经过,保证想办法尽快还钱。

同样的场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上演。有人堵在玉器店门口,有人跟踪林美回家,甚至有人夜里砸了他们的店铺玻璃。黄强不得不暂时关闭了两家店面。

夫妻俩开始四处筹款。他们先卖掉了林美的轿车,然后是黄强收藏的名表和字画。林美的金银首饰也被送进了当铺。但这些加起来还不到债务的十分之一。

最后,他们咬牙将富景天下的房子抵押给了银行,换来了三百多万现金。这笔钱勉强平息了一部分债主的怒火,但更多的债务仍如泰山压顶。

银行也收到了风声,冻结了黄强的账户,收回了他的信用卡。林美爸妈拿出毕生积蓄十几万支援,很快就被新的债主索要一空。

"以前哪怕遇到最大的困难,我也没怕过。"黄强对前来调查的警方说,"可这次真的走投无路了。"

林美患上了严重的失眠,整夜坐在阳台发呆。邻居有时半夜听到她的哭声。她曾经引以为豪的三角梅,因为无人照料,已经枯萎脱落。

小天无法理解父母的转变。爸爸不再陪他下围棋,妈妈不再检查他的作业。曾经欢声笑语的家,变成了一个个电话轰炸和压低声音的争执。

"爸爸,你为什么总是不开心?"小天问。

黄强蹲下身,想说点什么,最终只是紧紧抱住儿子。

一天晚上,林美翻出了小天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那个刚出生时皱巴巴的小婴儿,现在已经是个懂事的小男孩。林美怔怔地看着照片,眼泪打湿了相册。

"我们对不起他。"林美轻声说。

黄强坐在旁边,沉默许久才开口:"如果我们走了,债务就清零了。小天可以跟爷爷奶奶过平静的生活。"

林美抬头看向丈夫,惊恐中带着一丝释然:"你是说......"

黄强点点头:"只有这样,他才不会被我们拖累一辈子。"

两人相拥而泣,窗外,南宁的夜空被城市霓虹映照得格外明亮。他们做了一个看似疯狂,实则绝望的决定。

次日,黄强取出了藏在床下的最后一笔钱,给儿子买了生日礼物——一台高配电脑和一套乐高积木。

所有欠债人中,只有一位老板娘看出了端倪。她连夜赶到黄强家门口,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警笛声回荡在小区上空,楼下围满了惊慌失措的人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