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杭州的王女士收到一条银行短信:“您尾号为1234的账户转入50万元。”王女士还在疑惑中,自称是“某公司财务”的男子的电话便打了进来:“我们转错账了,麻烦您将钱款退回账户。”

因为自己银行卡里的50万钱款是凭空多出来的,善良的王女士未加核实便将钱转了回去。两个月后,王女士收到法院传票——因涉嫌协助洗钱被起诉。



原来,骗子盗用了她的身份信息,并用她的身份办理了100万银行贷款,贷款资金转入王女士账户后,诈骗分子再以“转错账”为由将钱款骗回,而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这种新型“转错账”诈骗叫人防不胜防,全国发生多起,受害者有个人也有公司;有经验丰富的老板,也有涉世未深的学生。某地大学生小张突然收到一则8000元的银行入账通知的短信,随后便接到自称是转错账的人员来电,称自己不小心转错账了,请小张将钱转回去,和王女士一样,小张并未多想便将钱转了回去。半个月后,小张接到某网贷公司的电话,对方称小张在他们网站上借的款已到期,月利率2%,需还本息共计8080元!



新型“转错账”诈骗全流程拆解

第一步:身份信息盗用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利用AI换脸技术通过金融平台认证,在受害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申请贷款。

第二步:资金定向转移

贷款发放后,资金转入受害者账户,形成“意外到账”假象。因银行系统无法识别资金来源,受害者难以察觉异常。

第三步:话术诱导退款

骗子立即联系受害者,编造“财务操作失误”“合同编号错误”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回指定的账户。为增加可信度,诈骗分子还可能向受害者发送伪造的转账凭证。

第四步:完成资金洗白

一旦受害者转账,资金会通过多级账户迅速转移,最终进入境外洗钱网络。此时受害者不仅失去50万,还需偿还被盗用的贷款本金及利息。



法律后果有多严重?

1. 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121条,因管理不善导致他人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即使主观无恶意,受害者仍可能被贷款平台起诉追债。

2. 刑事风险

《刑法》第312条:若资金被认定为赃款,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刑法》第266条:协助转账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诈骗共犯,面临刑事追责

3. 征信影响

贷款记录将影响个人征信,未来购房、购车、信用卡申请等均会受限。部分案例中,受害者需花费数年时间通过法律途径消除不良记录。

遭遇“转错账”诈骗的黄金24小时应对指南

立即行动:

1. 冻结账户

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如95555、95588)办理紧急挂失,阻止资金外流。

2. 固定证据

保存银行短信、转账记录截图(含时间戳、交易流水号)



录音或记录骗子的电话号码、话术内容

3. 报警备案

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到属地派出所报案,要求开具《受案回执》

联系反诈中心(全国统一热线96110)申请紧急止付

后续处理:

向银行申请调取资金来源凭证,证明款项非本人操作

委托律师向贷款平台提起申诉,提交身份盗用证据

定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发现异常立即提出异议

反诈专家特别提醒

1. 警惕“高逼真”诈骗工具

骗子可能使用伪造的银行APP、官方客服号码,建议通过银行官网或官方APP核实转账信息。

2. 勿信“安全账户”话术

任何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行为都是诈骗,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

3. 定期自查身份信息

每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信用报告,发现陌生贷款记录立即报警。

如果您收到“转错账”的50万元,会如何处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应对方案,帮助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识!

(温馨提示:如遇类似情况,请立即拨打9611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