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晓宇
IP可爱就能摆平一切,或许是这几天很多Chiikawa粉丝的深切感受。
最近,吉伊卡哇的首款IP改编手游《Chiikawa Pocket》在全球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正式上架。上架当天,《Chiikawa Pocket》就登上了港澳台和日本的App Store免费榜榜首。畅销榜上也仅仅逊于宝可梦公司的卡牌对战游戏《Pokemon TCG Pocket》。
《Chiikawa Pocket》虽然没有上架国区商店,但一大批中国玩家还是想方设法地玩到了这款期待已久的游戏。娱乐资本论·预言家游报发现,小红书或者抖音上有一大批有关《Chiikawa Pocket》的攻略和心得。这里面有人在教粉丝如何切换App Store的地区,还有人直接在平台上开启了直播。
Chiikawa Pocket(图源:官方X)
有意思的是,国内的吉伊卡哇粉丝们,面对《Chiikawa Pocket》这一款游戏,拥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
一批粉丝认为,《Chiikawa Pocket》的游戏内容,和今天大量微信小游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还拿出了极其类似的小游戏与《Chiikawa Pocket》进行对比。这些粉丝对于游戏开发商Applibot 和IP方的敷衍态度感到十分失望,不到半天就彻底弃游了。
然而,数量更多的Chiikawa粉丝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游戏的玩法和模式固然简单,吉伊卡哇、小八和乌萨奇这三只小可爱只要出现在屏幕上,就已经足够了。看着萌物们做出各种可爱的表情和动作,一天的工作压力瞬间消失。
小娱复盘《Chiikawa Pocket》的成功经验,有一点异常关键,那就是粉丝和IP形象的情感连结异常坚实,游玩方式也足够简单。
今天主流的IP改编游戏,往往倾向于做加法,给角色和IP加入新的设定。《鱿鱼游戏》的IP改编游戏,就为IP引入了新角色。实际上,IP内核足够过硬的前提下,删繁就简的游戏形式往往可以收获来自粉丝们更狂热的支持。
玩法简单,Chiikawa手游神似卡皮巴拉Go
简单,确实是《Chiikawa Pocket》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款放置类游戏,《Chiikawa Pocket》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游戏模式,分别为“讨伐”“拔草”和“超级可口试吃大会”。
《Chiikawa Pocket》的三个主要模式里,讨伐的占比是最高的。玩家通过设置不同的角色进行战斗,最终收获金币和奖励道具。这些奖励道具都可以装饰在玩家的基地内,吉伊卡哇等多名角色也会随机和这些道具进行互动。而玩家赚到的金钱,可以用来升级体力和攻击力等基础能力。通过转盘,玩家还能获得武器、道具和支援角色,进一步提升角色战力。
《Chiikawa Pocket》的讨伐部分(图源:巴哈姆特)
每隔24小时,玩家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讨伐牌。消耗这些讨伐牌,玩家即可参与“特别讨伐”活动,获得大量金钱和转盘钻石。
“拔草”是《Chiikawa Pocket》的另一个主要模式。玩家操作角色点击杂草所在的格子,清理杂草的同时还能获得口香糖、金币和宝石等游戏中所需要的资源。每清理一格杂草都需要消耗角色体力,需要等待自然恢复。
《Chiikawa Pocket》的拔草部分(图源:巴哈姆特)
游戏的第三个核心模式则是“超级可口试吃大会”。玩家可以消耗资源,解锁试吃大会的摊位。每个角色都可以在相应的摊位上经营美食店铺。只要放置一段时间,美食店铺就能产生经验值,提升试吃大会等级。
随着等级的提升,玩家可以解锁新的店铺和料理,而料理也能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因此,拔草和超级可口试吃大会两个模式所产生的资源,最终都会作用到讨伐模式上。
《Chiikawa Pocket》的超级可口试吃大会部分(图源:巴哈姆特)
《Chiikawa Pocket》所产生的玩法模仿争议,大多来源于讨伐部分。玩家七七向小娱抱怨,开服前她还对这款游戏满怀期待,第一场战斗过后就傻了眼。游戏跟她过去一年都在玩的《次神光之觉醒》简直一模一样。还有的玩家说,《Chiikawa Pocket》的讨伐部分让他想起了《卡皮巴拉Go》。
Chiikawa Pocket与次神光之觉醒对比
事实上,《Chiikawa Pocket》采用的是放置类手游常用的游戏模式。这些模式很多放置类手游都在使用,并非哪款游戏的专利。《Chiikawa Pocket》选择类似的玩法,其实也并不突兀。
口碑两极分化,一天看30次广告引发争议
《Chiikawa Pocket》简单的玩法,最终还是为他招来了玩家的批评和不满。
社交媒体上,有关《Chiikawa Pocket》的避雷贴比比皆是。小娱汇总以后,发现玩家们对游戏的不满来源于以下三点:
首先,作为一款IAA休闲游戏,《Chiikawa Pocket》需要玩家通过看广告的形式来解锁更多奖励。主流休闲放置游戏都采取了类似的商业模式。但在《Chiikawa Pocket》的玩家看来,游戏里插入广告的频率还是太高了。
转盘需要看广告,领取零食buff需要看广告,日常任务解锁更多奖励还是需要看广告。根据玩家的统计,一天要看30次广告才能拿满游戏里的所有每日奖励。
这些广告往往不能跳过,每个广告的时长在30秒到60秒不等。也就是说,每天看15~30分钟的广告是《Chiikawa Pocket》玩家的家常便饭。甚至有玩家吐槽,广告里的每一个游戏,看着都比《Chiikawa Pocket》好玩。
其次,吉伊卡哇IP能够实现破圈,动画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吉伊卡哇的粉丝都非常重视角色的配音。遗憾的是,《Chiikawa Pocket》没有配音。角色在讨伐和自由布置的小天地里会发出一些音效,但也仅此而已了。
最后,《Chiikawa Pocket》还有很多令玩家感到不解的机制。比如游戏日活刷新时间是下午两点。“超级可口试吃大会”拥有单独的月卡。初始场景只能摆放两个家具,而且位置也是固定的。七七说,给《Chiikawa Pocket》花钱,可能还不如她去买一些吉伊卡哇的玩偶。
在这些负面声音之外,数量更多的玩家给予了《Chiikawa Pocket》颇为正面的评价。这些玩家往往都会承认《Chiikawa Pocket》的趣味性不足。然而,吉伊卡哇的角色魅力足够强大,只要看着角色们在小天地里活动就已经非常开心了。
与此同时,《Chiikawa Pocket》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角色动作和表情上。除去讨伐和拔草的部分外,其他游戏模式都给了玩家留足了观察角色表情和动作的时间。
小天地内,角色可以和各种放置的物品进行互动。你能在游戏里观察到攀爬吊绳身手矫健的乌萨奇,也能在吉伊卡哇吐毛球之前把他的嘴堵住。玩家在房间内放置硬硬的布丁,乌萨奇就会在上面滑来滑去,刚好重现了动画第一话的场景。
“超级可口试吃大会”里,角色制作不同的料理都有专属的动画。做炒饭的吉伊卡哇和捏寿司的小八都给粉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动作被粉丝截成短视频放到社交媒体上,收获几百点赞和转发都是家常便饭。
另外,玩家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解锁角色或物品相关的回忆。这些回忆其实就是原作漫画。回忆解锁后,玩家可以在相册里随时欣赏。类似的收集要素对于IP粉丝而言极具吸引力。
把握IP核心,萌态成为Chiikawa手游制胜关键
口碑虽然两极分化,但《Chiikawa Pocket》在首发期内还是收获了不错的下载成绩和流水收入。究其原因,《Chiikawa Pocket》把握住了吉伊卡哇IP的核心,也就是各个角色的萌点。
根据此前游戏工委发布的《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IP发展报告》显示,1-9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中82%的流水来源于IP产品。IP改编游戏一直是国产手游中的核心品类。《Chiikawa Pocket》的成功则可以给国产厂商们一个参考的对象。
IP改编游戏里最重要的部分是游戏内容是否和IP气质相贴合。比如改编《火影忍者》或者《航海王》时,游戏需要足够燃,才能让玩家感受到原作的气质。如果是像《偶像大师》或者《Love Live》等音乐游戏,开发商则需要让玩家沉浸式体验演唱会现场的激情。
火影忍者手游(图源:火影忍者手游官博)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Chiikawa Pocket》在游戏中还原了海量动画中的桥段和细节,几位主角的表情和动作也都满足了IP粉丝对于吉伊卡哇萌态的追求。角色与道具的互动,“超级可口试吃大会”的料理动作,吉伊卡哇萌态充满了整个游戏。
游戏之外,开发商Applibot还在营销层面继续放大“萌”的特质。《Chiikawa Pocket》的各种买量素材里,吉伊卡哇们跃进手机屏幕里的桥段几乎得到了百分百的保留,而这段动画恰恰是吉伊卡哇萌态的重要体现。
同时,Applibot在Line上发布了新的表情包,并在东京和大阪开设了线下快闪店。游戏中各个角色的全新设计和形象也都在表情包和线下快闪店中有所体现。萌态的展现依旧是这些活动的核心。
通过游戏本体和营销层面的努力,《Chiikawa Pocket》传递了游戏和IP“萌”的特质。玩家们也愿意在观察吉伊卡哇和乌萨奇之余,点点游戏里的广告。
未来,《Chiikawa Pocket》能否继续保持如此的销售势头还是个未知数。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上,《Chiikawa Pocket》已经不再是免费榜的第一名,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2025年,国内的手游厂商还将推出诸多IP改编游戏。腾讯、网易和三七互娱等厂商是其中的主力军。《Chiikawa Pocket》所秉持的IP改编思路,或许可以启发这些游戏厂商,沿着不同的思路,推出符合IP粉丝口味的作品。
1分钟速读
本文主要讲了《Chiikawa Pocket》手游总结
1.游戏概况
- 上线表现:吉伊卡哇IP首款改编手游《Chiikawa Pocket》全球上线首日登顶港澳台及日本免费榜,畅销榜仅次于《宝可梦卡牌》。未上架国区,但中国玩家通过切换地区或攻略分享涌入体验。
- 核心玩法:主打放置类玩法,分三大模式——战斗“讨伐”、资源收集“拔草”、经营“试吃大会”,玩法简单易上手,被玩家吐槽类似《次神光之觉醒》《卡皮巴拉GO》等小游戏。
2.成功因素
- IP吸引力:角色“吉伊卡哇、小八、乌萨奇”的萌态是最大卖点。玩家表示“看角色卖萌就值回票价”,游戏还原动画细节(如角色表情、动作、经典场景),吸引粉丝主动传播短视频。
- 轻量化设计:操作门槛低,迎合碎片化时间需求,适合IP粉丝“为爱发电”。
- 情怀营销:通过Line表情包、线下快闪店、买量素材强化“萌”属性,游戏内还加入原作漫画“回忆”收集系统。
3.争议与差评
- 广告过多:每日需看30次广告(每次30-60秒)才能拿满奖励,玩家吐槽“广告比游戏好玩”。
- 缺乏诚意:无角色配音、部分机制不合理(如日活刷新时间下午2点、场景家具固定摆放)。
- 玩法单调:战斗模式被指换皮小游戏,部分玩家因“敷衍感”迅速弃游。
4.行业启示
- IP改编关键:贴合IP核心气质,例如《Chiikawa》主打“萌”,《火影》需强调热血。
- 减法策略:玩法简单反而能放大IP优势,避免强行加入复杂设定(如《鱿鱼游戏》改编加新角色反而翻车)。
- 用户粘性:IP粉丝对角色情感投入能抵消玩法不足,但需平衡商业化(如广告频率)。
5.未来挑战
- 热度维持:部分地区免费榜排名已下滑,需持续更新内容(如新角色、活动)。
- 口碑优化:减少广告干扰、增加配音、改善机制(如家具自由摆放)是玩家主要诉求。
一句话总结:
《Chiikawa Pocket》靠“萌即正义”的IP魅力开局火爆,但玩法简陋和广告泛滥引发争议,给行业上了一课——IP改编成功的关键是抓住核心粉丝的“情感刚需”,而非盲目堆砌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