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有一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毛主席一生闹革命,都是提着脑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更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他能够从无数次险境中化险为夷,人民群众的保护至关重要。

而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些普通群众对革命的作用和贡献,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普通木匠张有成与伟人毛主席之间的故事。



家中木匠,儿时玩伴

张有成能与毛主席相识,也是出于一种偶然!张有成是韶山县人,1886年出生。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因此外人常叫他“张一哥”。

张有成的父亲是韶山湘乡一带出名的木匠,张有成自幼跟着父亲学木匠手艺,很快也成了一名木匠。

张有成一家搬过一次家,搬到了大坪乡新联村枫树仑。距离新联村不远的唐家圫,毛主席的外婆家文氏家族在当地算是大户人家。

文家对张有成父子的木匠手艺非常欣赏,尤其喜欢张有成的木匠绝活“雕花木床”。张有成时常被文家请到家里做木匠活,文家的文素勤(又名文七妹、文其美)嫁到了韶山冲,丈夫叫毛贻昌,他们有一个儿子叫“石三伢子”,也就是后来的一代伟人毛主席。



有一段时间,文素勤夫妇两人带着儿子回娘家探亲,刚好张有成带着四弟张四维在文家做木匠活,经大人们介绍,张有成兄弟两人认识了“石三伢”。“石三伢”出生于1893年,比张有成小7岁,因此称呼张有成张一哥,称呼张四维张四哥,他们则称呼“石三伢子”为“石三兄弟”。

“石三伢子”很快与兄弟两人打成一片,他们一起玩水、放牛,成了儿时的好玩伴。张有成能干,张四维聪明,“石三伢子”聪慧,三人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发小”。

“石三伢子”遇到父亲让他交易谷米、买卖牲口等任务的时候,也都喜欢找两人帮忙。



革命同志,救命之恩

不久后,“石三伢”离开韶山外出求学,张家两兄弟数年间再也没见到“石三兄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石三伢子”随即投入长沙革命军,成为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的一名列兵。

在“石三兄弟”的动员下,张家两兄弟也参加了新军,三人一起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

半年后 ,清王朝被推翻,毛主席觉得自己参军的目的已经完成,就退伍继续求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

1921年,毛主席参加了我党的一大,随后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铁路工人大罢工、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等一系列大规模运动。



出色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党内外很多著名人士的认可,国共合作后,毛主席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正当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毛主席却因为我党党员的身份,受到国民党的排挤,在我党的党内,也因为陈独秀“独断专行”,他的不同意见总不被采纳,从而使得毛主席产生了回乡进行调查研究,到人民群众中踏实做一些革命工作的念想。

1924年12月,毛主席回到了家乡,他除了进行调查研究,还办了几十所农民夜校,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当地农民觉悟提升后,毛主席成立农会,搞起了农民运动,与地主恶霸豪强劣绅作斗争,张家两兄弟秘密加入农会,参加革命斗争。

1924年,韶山因水灾闹饥荒,1925年又闹旱灾,当地农民一下子陷入了“粮荒”危急。成胥生(同时还是、汤峻岩等十恶不赦的大地主,却趁此机会囤积居奇,韶山米价飙升。



在毛主席的组织下,当地农民与成胥生展开坚决斗争,最终迫使成胥生平价将粮食卖给农民。这次斗争胜利后,韶山的农民运动迅速开展,很快就有20多个农民协会。

成胥生等地主劣绅却十分恐慌,他们联合向湖南军阀赵恒惕举报毛主席的所作所为。赵恒惕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军阀势力,他不问青红皂白,直接下令成胥生率团丁去逮捕毛主席,并下令逮捕后就地正法。

幸亏当地群众的通风报信,毛主席及时得到消息迅速跑出村庄,往村外的山坳转移。抓捕的团丁紧随其后,穷追不舍。

危急之下,毛主席跑进了张有成的家里。张有成知道毛主席遇险后,二话没说,找来附近的剃发师傅,给毛主席理发换发型,并让毛主席穿上一身木匠的衣服,躲在了自家干木匠活的棚子里。



搜捕的团丁挨家挨户搜查,搜到张有成家后,团丁凶巴巴地询问:“见没见到一个高个子?”

张有成机智应对:“确实有一个高个子,穿长衫的教书模样的男子前来讨水喝,他说自家是赶路的,要往湘乡去。”

凶神恶煞的团丁听罢,怒气冲冲地吼道:“你为什么不把他抓起来?他是共党。”

张有成装作可怜巴巴的样子说:“他脸上也没刻字,我以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也没法抓啊!”



团丁见也恐吓不出什么,就离开了张有成家,继续去搜捕了。直到团丁们走远,张有成联系毛福轩、毛福胜等和毛泽东关系密切的人,他们为毛主席置办了一身新衣服,准备了一顶轿子,让毛主席扮作郎中坐在里面。

一行人一路上,机智躲过团丁的盘查,冒险将毛主席送到了安全的地方才返回。成胥生得知没抓到毛主席,气急败坏之下赶到毛主席老家,准备抓捕毛主席的妻子和孩子,结果也扑空了。

1925年12月,毛主席一家人在广州团聚。



进京做客,待遇甚高

1951年,文运昌进京,张有成写了一封信,托他带给毛主席。信中试探性地问询:“石三兄弟,您是否还记得当年一起玩耍的张一哥和张四哥吗?”并在信中说自己求任何官职,只是希望自己有饭吃、想喝酒时有酒喝就知足了。

毛主席当然不会忘记张家两兄弟,盛情邀请他到北京做客。张有成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毛主席有空就和他聊家常,带他游览北京,好将家人介绍给他认识。

在含和堂前合影的时候,毛主席与张有成开玩笑地说:

“有成兄,你的那个木作坊,我可赔不起,至于每天二两老白干,我还是管得起的!”

众人听完大笑起来,之后的每个月10号,张有成都会收到毛主席邮寄的几十元,张有成也因此能够有酒喝、还有下酒菜,晚年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张有成离开北京时,毛主席叮嘱他要时常给自己写信,多写写家乡父老乡亲们的真实生活。

张有成照办不误,1952年夏天,韶山因为缺粮禁止群众酿酒喝,喜欢喝酒的张有成给毛主席写信表达了不满,还反映当地“粮亏猪贱”。

毛主席给他回信:

有成兄:
前后来信都收到了,谢谢你。你于阴历五月初一给我的信很好,使我晓得乡间许多情形。粮亏猪贱,近月好些否?文家诸位给我的信均收到,便时请你告他们一声,并问他们好。乡间禁酒是因缺粮,秋后可能开禁,你们也可以喝一点了。此复。
顺问安好!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七月七日

张有成收到信后,明白当地禁酒的缘由后也就释然了。不过遗憾的是,张有成当年去世,没有能够在解禁后痛快地喝上一场酒。



结语

毛主席直到次年秋天才得知此事,内心十分悲伤,还写信进行慰问。后来,张四维到北京与毛主席见面,张思维后来被组织上安排了一份工作,也得以安享晚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