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盛顿在2023年通过《远洋供应链安全法案》时,新加坡港务集团连夜召开战略委员会会议。

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举行最后一场公开听证会时,新加坡前总理、现任资政李显龙随即提前调整了他在“新加坡海事周”的演讲主题,谈论中美关系下的惊涛骇浪

——这不是新加坡对某些商务和技术条款的贸易焦虑,而是对全球地缘经济和治理体系剧烈震荡的本能警觉。

近日,李显龙在新加坡海事周进行主题演讲,演讲后与陈庆珠教授进行了一场“炉边对话”,演讲和对话的核心内容,皆事关中美关系和全球地缘变局。


324日,李显龙在第19届新加坡海事周(Singapore Maritime Week 2025)主题演讲(图源网络,侵删)


324日,李显龙在第19届新加坡海事周(Singapore Maritime Week 2025)炉边对话(图源网络,侵删)

李显龙是李光耀的长子,2004-2024年担任新加坡总理,现任新加坡国务资政,是一位久经全球阅历的资深政治家。

李显龙这次演讲和对话的背景,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最后一场听证会前夕,这场听证会基本锁定了接下来特朗普政府的总统令

根据301调查报告,美国拟采取的措施是:

1.对中国海运运营商收费

无论中国海运运营商拥有的船舶是否由中国船厂制造,只要是中国籍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时,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单次港口准入费

2.对拥有中国船厂制造船舶的非中国海运运营商收费

只要非中国海运运营商的船队中有中国船厂制造的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时,征收50-150万美元不等的单次港口准入费。

【更多措施详见笔者之前的文章:美国正试图在海权时代“去中国化”】

在主题演讲中,李显龙表示:

-世界正进入一个动荡期。

-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因为各国日益强调国家安全与自主能力而发生剧烈变化。

-这不只是经济上的挑战,更可能引发广泛的社会与政治动荡,世界或将进入自二战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新局面。

在炉边对话中,主持人陈庆珠提出了一个问题:

-特朗普不是好战之人,会寻求与人达成协议。例如,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很快就为莫斯科提出了一项“大交易”(grand bargain)。那么,请问资政阁下,中美能否达成类似的安排?

李显龙坦言:

-我认为难度相当大,因为中美之间的问题是非常深层次的战略分歧。

美国已经不再把中国单纯当作合作伙伴,而是一个必须防范的战略挑战者,甚至是假想敌美国认为,其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全球影响力以及国际地位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无法接受被中国超越,所以下定决心,想尽办法对中国进行打压,不管怎么样都要保持美国领先。

而中国方面则希望与世界做生意,认为美国在刻意阻挡他们发展。中国认为有权发展经济、有权使用先进科技、有权追求跟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平,也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凭什么限制我?

中美之间的问题已经超越具体事务,演变为深层次的战略竞争,两国在牵涉主权、安全、贸易和科技等一连串难以妥协的问题,无法简单打包解决,因此难以达成大交易【终极和解】

李显龙的表达简言之:中美矛盾的根源在于对“发展权”和“国际秩序”的根本性分歧,美国是“霸权焦虑”,中国是“发展诉求”。

李显龙进一步指出:

当前最具决定性的国际双边关系,莫过于中美关系,将对区域乃至全球秩序带来重大影响。

除非中美能达成某种共存的工作安排,否则不仅两国本身会陷入麻烦,整个世界都会遭殃

对此,李显龙以1930年代的大萧条作为警示:

美国目前发动的贸易战和关税战,实际上和上世纪30年代有类似之处,当时美国陷入经济萧条之中,对外征收高关税,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你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真的走到路的尽头但愿在到达那个节点之前能够找到一个出口,一个让大家都能“下车”的机会,避免对彼此造成最大伤害。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改变思维模式。在那之前,我们只能系好安全带。【这个“节点”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吃的是“全球饭”,以贸易、航运和港口立国的新加坡无疑是最敏感的。

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东亚、东南亚与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的贸易中枢。2024年,有8.76万艘船舶通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约占全球海运份额的28%(按商品价值)。

2024年,我国对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的外贸依赖度仍高达68%。其中,我国原油进口的67%、液化天然气进口的41%需经由该海峡。


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图源网络,侵删)

长期以来,新加坡努力在中美之间进行着“钢丝绳外交”。

在安全领域方面,1990年,新加坡与美国签订《谅解备忘录修正议定书》,确立了军事防务关系。2019年,双方进一步延续该协议,美国可以“根据安全自主需要,使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并获得后勤支持。”近年来,新加坡积极响应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

在经贸领域方面,新加坡高度依赖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是第一个同我国签署全面自由贸易区协定的东盟国家(2008年),也力推RCEP深化对华合作。目前,中新有4个副总理级双边合作机制(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苏州工业园协调理事会/天津生态城协调理事会/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协调理事会),2023年中新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

过去几十年,新加坡一直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既赚中国的钱,又盖美国的保护伞。如今,随着中美博弈升级,新加坡对当前局势变化的感知要深切得多,一旦中美贸易争端硝烟弥漫在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将会失去安身立命之本。

几个显著的事件摆在面前,新加坡不得不有所考虑:

1.巴拿马运河案

特朗普二次上任以来,一再声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国家资产”,并明确表示不排除通过军事手段“完全收回巴拿马运河”。在美国的威胁下,巴拿马方面于2月6日宣布,将不再与我国续签"一带一路"协议。

2.李嘉诚港口出售案

对时事洞若观火的李嘉诚,在未请示大陆和香港官方的情况下,在3月4日“突然”把包括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出售给贝莱德财团[注:该出售案现已被干预],这些港口也包括了李氏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港口,成为全球史上最大规模的港口资产出售案。

3.菲律宾总统逮捕案

3月11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从香港飞抵马尼拉后,在阿基诺机场被警方依据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拘捕,杜特尔特与马科斯两大家族彻底闹翻。菲律宾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引发东南亚国家反思,奉行“钢丝绳外交”的新加坡、“竹子外交”的越南、“平衡木外交”的泰国等,昭示着小国生存逻辑在大国博弈下的窘境。

4.航运航道审查案

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在3月17日发布《关于对国际海上交通关键要道过境限制进行专项审查》文件,宣布对全球七大国际海运咽喉要道启动系统性全面审查,其中就包括了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如果外籍船舶船东或经营者被FMC认定其船舶调配或航线规划导致港口拥堵,将采取限制、禁止或扣留等措施,乃至拒绝不合规的船舶船东或经营者进入港口。


全球海运航线与关键海峡/运河

2024年,新加坡经济增速几乎腰斩,3.2%降至1.8%被新加坡称为贸易立国模式面临30年最大危机

有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加坡作为全球贸易与地缘政治的“风向标”,有着丰富阅历时年73岁的李显龙形容当下这场危机是“80年未见的惊涛骇浪

李显龙几乎是在明示,新加坡需要为“最坏情况”做好准备。

但是,新加坡又能准备什么呢?

李显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他也给不了。

不像我们,加入游戏并改变游戏。

一向引以为傲的拥有27个自贸协定编织的贸易网络、16个国际仲裁中心构建的法治信用以及全球第一的港口效率,可能就是新加坡其力所能及的最大准备了。

在美国极具破坏性的单边政策、贸易保护主义、长臂管辖之下的混沌时代,暴露出残酷真相:

——小国的生存空间和极致的装修粉饰,只不过是大国博弈的剩余价值罢了。


图源Seaway海事新闻

李显龙只能向全球做出一种事实的表达,并提醒:

系好安全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