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桥核心镇建设不断推进,沪渝蓉高速铁路、城中村改造、高铁小镇等多个重点项目相继上马,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农民集中居住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增多,人民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城桥镇“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始终活跃在基层一线,从法律法规的宣传到矛盾纠纷的调解,从社情民意的收集到为基层法治建设工作出谋划策,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坚实力量。
“规定+自选”,画好解纷“同心圆”
针对村居“两委”成员调整、群众法治需求变化等情况,及时动态增补“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不断健全完善“选拔、培育、管理”机制。同时为进一步激发“两人”队伍善治活力,城桥镇深入挖掘辖区内精于法律知识、调解经验丰富、熟悉社情民意的老干部、老党员,遴选出22名以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为主的退休干部,组建“法律明白人”工作室,为基层多元解纷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常态+长效”,提升队伍“专业性”
每年举办“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专题培训班,提升其履职能力。积极发挥“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成员“传帮带”作用,为村居“两人”队伍提供法治培训和指导。组建微信群,通过不定期推送工作信息、典型案例、组织网上互动交流等方式积极拓展 “线上”学习渠道。通过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座谈会、案例分享会,参与“政府开放月”、开展旁听庭审、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等活动开展实践教学。
“坐诊+巡诊”,打好预警“组合拳”
结合辖区矛盾纠纷特点和“法律明白人”专业特长,全镇形成11个“微网格”,分片包干、组团作战。“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成员定期深入结对村居“坐诊”,开展解答法律咨询、法治宣讲等法律服务。每月开展“巡诊”,主动进村入户了解村居民法律需求、排查重点矛盾纠纷,如结合寒冬来临和岁末年初阶段,围绕村居冬季四防、农田租金结算、农民工工资支付等重点工作推进中的矛盾预防调处工作主线,商定逐个上门调处热点矛盾的时间和相关调解方案,完善纠纷排摸、梳理、介入工作链条。
“点单+定制”,提升普法“精准度”
结合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法律明白人”精心调配“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法治教育主题菜单,配合村居民时间和内容需求,深入村居开展宣讲。着眼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收集整理婚姻家庭、邻里关系、财产继承等典型案例,定制以案释法“清单”,组织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如针对高龄、残疾、孤寡独居等弱势群体,定期前往镇为老服务中心开展“法护夕阳红”项目;着眼青少年健康成长,开设“法律职业初体验”法治社团,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观摩法治电影等课程。
“跟踪+问效”,巧解群众“千千结”
建立回访机制,对已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法律明白人”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详细了解协议执行情况,形成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回访处置闭环。如张某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后,“法律明白人”经常敦促其关心老人,让遗赠扶养协议真正从“纸面”落到“地面”;在某村集体征地补偿款分配矛盾化解后,依据相关政策,为经济困难当事人成功申请相关补助,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暖心事、开心事。
下一步,城桥镇将进一步推动“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品牌集成效应释放,通过与群众点对点联系、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力量下沉、服务优化,形成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城桥镇供稿
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