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学习一下儿童的应激心理障碍。

儿童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群体,但同时也是最脆弱的群体之一。面对重大创伤事件(比如父母离婚、意外事故、校园暴力、家庭暴力、亲人去世等),儿童可能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清晰地表达感受或处理情绪。有时候,孩子的哭闹、焦虑、夜惊,甚至是对某些事情的极度恐惧,可能不仅仅是普通的发脾气或任性,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和创伤记忆。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通过行为或情绪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困扰。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照顾者,需要学会用“精神分析师的思维”去观察和理解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支持和帮助。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意味着出现了应激心理。首先是噩梦或睡眠问题。孩子可能会频繁做噩梦,梦中出现与创伤相关的内容(如“坏人”“失去亲人”等)。 -他们可能害怕入睡,甚至在夜间惊醒,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其次是对特定地点或事物的恐惧。孩子可能会对某些特定的地点(如医院、学校某个房间)或事物(如黑暗、某种动物)表现出不寻常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与创伤事件的发生环境有关,例如,如果创伤发生在医院,孩子可能会对医院产生强烈的恐惧。然后就是对某些言语或声音的过度反应。孩子可能会对某些特定的言语(如“死亡”“离开”)或声音(如尖叫声、雷声)表现出过度激动或恐惧。例如,听到“离开”这个词时,孩子可能会突然哭泣或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波动。同时也能够看到退行行为。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幼稚”行为,如尿床、吮吸手指、粘人等。这是他们试图通过回到更“安全”的状态来应对内心的不安。在情绪方面出现较大的波动或行为异常。孩子可能会突然变得易怒、焦虑,或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他们可能拒绝与他人交流,甚至表现出自我孤立的行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