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有没有搞错?三套房子全让大哥拿走?”
王建明拿着母亲的遗嘱,
脸色铁青。
原本他母亲一辈子都厚此薄彼,
百般宠爱他家的儿子,
却对大哥家的孙女不屑一顾。
可当律师宣读完遗嘱,
全家都傻眼了。
01
“是个丫头啊。”
产房外的走廊上,
李老太太听到消息后,
脸立刻拉得老长,
嘴巴抿成一条直线。
她摇摇头,
对大儿子王建军小声嘀咕:“你看你都这把年纪了,
连个儿子都没有。”
王建军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容,
低声辩解:“妈,
现在不兴这一套了,
男孩女孩都一样。”
“哪能一样?”
李老太太不满地冷哼一声,
“看看你弟弟多本事,
三年前就给我添了个大胖孙子。”
王建军低头搓了搓手,
不再说话。
他的妻子陈新月就站在旁边,
听了这话,
眼神暗了暗,
默默走开几步假装看手机。
满月酒那天,
大家族聚在一起,
李老太太连看都不愿多看小孙女一眼,
更别提抱一抱了。
她坐在主桌上,
频频招呼王家亲戚喝酒吃菜,
全程就像那小婴儿不存在一样。
直到王家小儿子王建明带着妻子张丽和三岁的儿子小宝到场,
李老太太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才一下子亮了起来。
“哎呀,
我的小孙子来啦!”
李老太太几乎是小跑着迎了上去,
一把抱起小宝,
亲昵地在他脸蛋上吧唧了一口,
“来来来,
乖孙子,
奶奶给你准备了好吃的。”
大儿媳陈馨月坐在角落里,
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女儿,
看着这一幕,
眼睛湿润了。
她丈夫王建军在旁边握住她的手,
低声安慰:“别放心上,
我妈就这脾气,
老一辈人嘛。”
回家路上,
一家三口坐在出租车里,
陈馨月憋了一肚子委屈:“你妈也偏心得太明显了吧?自己的亲外孙女,
连看都不看一眼,
倒是把你弟弟家那小子捧得跟个宝似的。”
王建军叹了口气:“我能说什么呢?她那个年代过来的,
就这些观念,
改不了了。”
02
接下来的日子,
每逢节假日全家聚在一起,
李老太太对待孙子和孙女的态度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孙子要啥给啥,
百般宠爱;孙女连伸手要个糖果,
都能被她嫌弃地推开:“女孩子家家的,
吃这么多好东西也没用。”
家里人都看在眼里,
心里窝火,
却也只能叹气——老人家的想法,
能说啥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
时间很快就过了一年半。
李老太太身体渐渐不好了,
高血压加上腿脚不灵便,
走路总是磕磕绊绊。
小儿子王建明工作繁忙,
妻子张丽又怀了二胎,
照顾不过来。
经过家庭会议,
决定让李老太太搬到大儿子王建军家住一段时间。
“妈,
您就安心住我这儿吧,
馨月平时在家带孩子,
能照顾您。”
王建军说。
李老太太不情不愿地点点头,
眼睛还盯着小孙子不放:“小宝,
奶奶去你大伯家住一阵子,
你要来看奶奶啊。”
“知道了,
奶奶。”
小宝牵着妈妈的手,
乖巧地应着。
王建军帮母亲收拾好行李,
忍不住感慨:“妈,
您知道我当年为啥结婚这么晚吗?”
李老太太一愣:“你不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吗?”
“我早就认识馨月了,
只是家里钱不够。”
王建军苦笑,
“您还记得建明结婚那会儿,
我把积蓄都给他了吧?您当时说,
弟弟年纪小,
得帮衬着。
我那时就想,
等攒够了钱,
才能成家。”
李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
转过头去拿衣服,
嘴里嘟囔着:“你是大哥,
照顾弟弟不应该吗?”
搬到王建军家后,
李老太太依然不怎么搭理小孙女囡囡,
但多少有了些变化。
有时候会递个水果给她,
或者在天冷时提醒一句:“多穿点。”
可跟对待小宝那股劲儿比,
还是差远了。
每次小宝来看她,
她都恨不得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可王建明一家来看望老太太的频率逐渐降低,
一个月才来那么一两次。
反倒是王建军和陈馨月,
每天照顾得无微不至。
转眼三年过去,
李老太太的身体每况愈下,
终于在一个秋日的清晨,
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03
葬礼过后,
家族成员聚集在李老太太生前的老房子里,
等待律师宣读遗嘱。
律师展开了那张纸:“根据李桂花女士的遗嘱,
她名下的三套房产,
包括现居住的老房子、郊区的小别墅以及商业区的一套公寓,
全部留给长子王建军一家。”
满屋子人都傻了眼。
“她的银行存款八十万元,
其中七十八万留给长子王建军,
余下两万元留给次子王建明。”
弟弟王建明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
腾地一下站起来:“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