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盒”是指通过人肉搜索,在网上公开受害者个人信息的网络暴力,最近因孕妇遭到“开盒”被广泛关注。有一位江苏“开盒”受害者被人持续骚扰一年,还发展到线下跟踪、偷拍,尽管报警、起诉,但仍然无法摆脱对方的纠缠。法律专业人士指,当前惩戒机制存在漏洞。现行法律对“开盒者”缺乏量化标准,急需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入刑门槛,破解“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困局



2024年春节,拥有20万粉丝的自由插画师Cat,因在网上调解粉丝间的纠纷,无意中得罪了一名男性网友,遭到对方报复。她说,这个男网友通过境外贩卖个人隐私信息的非法数据黑市,获取到她的个人信息,之后长期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发信息辱骂、发布偷拍照等方式骚扰她。



“开盒”受害者 Cat :

我觉得这件事情好像离我很遥远,但结果只是在群里头吵了一架,我就被“开盒”了。他通过我的QQ号就能查到我的手机号、家庭地址,甚至是我的户籍,还有我点的外卖、快递信息他全都能查到,我就觉得挺恐怖的。他说我花了钱开你的盒,我会就这么轻易放过你吗?

Cat说,一年多时间,她收到骚扰信息超过1600条。她在网上还找到两位同样被这个人骚扰的女孩,其中一位已经被迫搬家并患抑郁症。对方的骚扰方法如出一辙,除了在网上信息轰炸,还通过“开盒”了解到受害者的地址,发展到线下跟踪。

“开盒”受害者 Cat :

我在自己家门口装了监控,搬去跟我的朋友一起住了,出门的时候不在同一个时间出门,也不从同一个地点出门,反正尽量让自己的线路变复杂一点,避免被跟踪吧。

为了摆脱骚扰,Cat曾经报警,不过由于“证据不足”未予立案;她又花费几千元请律师帮忙打官司维权,最终不仅没得到经济赔偿,也没能制止对方的疯狂行为。



“开盒”受害者 Cat :

我当时打印了200多张他骚扰的证据,提交之后,警察也没有看,他们觉得这就是网上的小打小闹,因为他对我的骚扰并没有构成实际的伤害,没有把我打伤或者是真的绑架我,普遍就按照调解来解决这件事情。

警方最后让他写了一个“不再骚扰”的保证书,又把他放回去了,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威慑作用。事实上,在签完调解书的第三天,他就继续开始给我发骚扰邮件了。很无力,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维权的办法我全都走了一遍,但这些对他实际的损失可能就是那43块钱的诉讼费,而我付出了成月成月的时间。每天被他骚扰之后,我都非常难受,整个人都处在焦虑的状态。

Cat报警,上法庭,但都不能惩戒对方,让开盒者更加无所顾忌、变本加厉



人肉“开盒”,可能让网络暴力从虚拟空间渗透到现实生活。Cat把自身的经历剪成视频,在网络获得近百万点赞,可见民众对开盒事件的高度关注。其中一条高赞的评论说:“我作为淋过雨的人,也愿意为那些没被雨淋过的人撑伞。

数据显示,2024年,公安部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7000多起,抓获大量犯罪嫌疑人。典型案例包括窃取快递信息、教培机构数据、伪造招聘信息等,涉案金额最高达300万元人民币。

但实际上,大量未进入司法程序的隐案,像Cat这样的数据泄露事件可能未被关注,也没有纳入统计。律师指出,现行法律对“开盒者”处罚不足,别说入刑,成功立案都十分困难。



律师 金焰:

它是针对某一个当事人把他个人隐私发到网上去,类似网暴,内容不一定构成了侮辱诽谤,而且也没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性。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就说明法律之前没有细化,人家才会这么有恃无恐,否则他怎么会这样?所以才需要法律出司法解释,把具体的细化了,这个现象就会大幅减少,公安机关立案的比例也会上升。

律师还指出,目前被开盒者并非无计可施,建议可以通过“刑事自诉”立案来反击

律师 金焰:

还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行政处罚,也可以拘留的,拘留5天、10天对施暴者来说也是有震慑力的。在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情况下,其实还有另一个救济途径,以“刑事自诉”案件去人民法院去立案。也就是说本来是个刑事案件,应该公安机关依法侦查的,但是遇到了某些障碍或一些困难,你可以自己按刑事案件去提起自诉,这要比简单地提起一个民事诉讼效果好得多。

2024年,尽管公安机关侦破7000多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但受到刑事处罚人数仅数百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2024年,292人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91人以侮辱罪、诽谤罪,被定罪判刑。

来源:凤凰卫视张萧、李庭深 深圳报道

编辑:王二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