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31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潍坊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潍坊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的典型做法。


党政主导是关键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教育发展战略,主体责任在党委政府。潍坊市建立起市域统筹、县级落实机制,市级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教育民生实事,并作为县市区党政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重要内容,逐县逐项列出问题清单。市级研究制定优质均衡创建考核办法,结果纳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和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县级全部出台创建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年底交账。

项目管理是抓手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市教育局成立跨科室、跨部门项目工作专班,协同推进项目建设、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内涵提升各项指标。市直相关部门明确任务分工,列出任务清单和工作关键点、攻坚点,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期限,保障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各中小学校对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标准,寻找差距,立足校情“一校一案”制定整改措施,补齐短板、抬高底部,让特色更亮、品牌更响、发展更有底气。

质量提升是核心

优质均衡与基本均衡的根本区别在于对质量的重视,优质均衡明确提出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条件改善更重内涵发展。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推进落实新中考制度改革,引导校内强课提质,校外减轻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足高端引领,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市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深化监测结果解读,强化监测结果应用。市级教育督导机构牵头,研究制定办学水平评价方案,出台县市区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开展办学水平评价,增强县市区主动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绩效评价改革,校长绩效工资、教师课后服务经费、班级管理团队激励经费、核增绩效工资增量,根据评价结果拉开差距发放,体现优教优酬,调动教书育人积极性。

群众满意是目的

坚持群众认可、社会评判原则,不为创建而创建,而是以创建为契机,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育综合发展实力,目的是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扩增优质教育学位,提高教育惠民服务水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惠民“八项行动”,通过前移教育惠民服务关口、重塑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等系列举措,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入园入学、食品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诉求等热点问题,让家长和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教育发生的变化。

督导改革是保障

构建教育督导“带电长牙”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教育督导委员会调整后工作布局,由市委、市政府发文部署、印发情况通报,营造党政同责同督的督导生态;构建督导服务学校提升机制,依托“市级到镇、县级到校、清单督学、网格覆盖”的督学责任区制度,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实现“政策资源到基层,学校事情早知道”。建立“服务+处方”的督教视导制度,遴选一批专家型校长担任督教视导专家,以乡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提升为重点,开展协商式、增值性督导,通过“自主申报、个性需求、过程诊断、多元反馈、自主整改、区域分享”等机制,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学校主动提升。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李琳 潍坊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