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已宣布对所有汽车加征25%关税,不管你是盟友还是敌人一视同仁,他更要在4月2号,开征全球性的“对等关税”,更将对等关税征收日,称为“解放日”。
我不认为特朗普在虚张声势,他是真的想对全世界发动关税战。
那特朗普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对全世界发动关税战呢?他这么思考的逻辑是什么?
最近有一份很重要的,关于《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报告流出,这份报告也许能解释特朗普要对全球发动贸易战和关税战的真实原因。
报告作者叫史蒂芬.米兰,是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而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他担任财政部经济政策顾问。
如果说特朗普有一条清晰的经济战略的话,那就是米兰为他规划的,两人相识多年,特朗普毫不吝啬的钦佩米兰的“才华”。
2024年11月,特朗普确认当选后,他就在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向特朗普递交了一份名为《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的报告。
报告里设想的蓝图,便是特朗普“如此执着于发动全球贸易战和关税战”的真实原因。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下这份可能完全重构全球贸易体系,对世界各国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报告”
报告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说到,外界都预测关税战会引起美国的高通胀并加剧市场波动,但事实不是这样
2018-2020年,特朗普也发动了贸易战,可美国通胀没有爆炸,相反还带来了很不错的经济荣景
这背后的主因是两个:
1,是美元升值
2,是人民币贬值
当“美元的升值幅度”与“平均关税的上升幅度”达到平衡时,美国即能抵消宏观通胀影响,又能增加可观财政收入。
但美元升值必须有个“帮手”,就是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贬值,不断削弱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实质上就等于将关税的上升成本甩给了中国,而不是像外界学者所说的,关税成本由美国贸易商买单。
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当美国对中国加关税后,中国会采取人民币贬值,以维持出口竞争力
当人民币贬值到7.3时,反衬的是美元的升值,而美元升值,美元购买力就提升,美元购买力提升后就抵消了因加关税而造成的商品关税成本。
所以加关税的成本,并不会由美国买单。
未来也是如此,特朗普2025年要开打更大规模的全球性贸易战,美元是一个重大策略工具,全面关税与美元强弱的走向,将产生21世纪最重大的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重塑。
美国和全世界打贸易战,必须通过“货币抵消效应”来化解关税冲击。
从贸易战视角看,美元持续高估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全球性储备货币的地位,这种高估严重压制美国制造业。
同时美元高估又通过金融化渠道,让美国富豪获益。
这是美国内部的“矛盾问题”,换句话说,特朗普想要真的拯救美国制造业,美元就不能那么强势
看看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吧,那么强势的美元,美国制造业就不可能回春。
特朗普需要通过一套政策组合拳来解决这问题。
首先,美元必须维持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其次,在维持这地位时,还要适当让美元贬值。
而且,当美国开打贸易战后,还要维持美元不快速贬值。
这是一场典型的“既要又要”,又相互矛盾的阳谋
开打关税战,需要美元强势地位,抵消通胀冲击
可为了制造业回归,美元又需要有序贬值。
美元不能快速的崩溃式贬值,美国在得罪全世界时,还必须维持美元主导地位
这一“既要又要”的阳谋,被史蒂芬.米兰形容成“有风险的走钢丝”,但并非不可能完成
特朗普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来实现这一“既要又要”。
比如“避免团结和联合”,美国最怕开打全球贸易战后各国势力团结起来。
最近,欧盟和加拿大就有意联手,一起对付美国,特朗普看到苗头后立刻警告,你们只要敢联合,我就会对你们征收远超目前计划的超大规模关税!
从特朗普的极端表态不难看出,“各国联合”确实是美国害怕的。
但是由于美国军事霸权和长期对各国的渗透,特朗普手上能用的牌并不少。
比如利用“北约和俄罗斯”来牵制欧盟,利用对加拿大的统治级的贸易关系,来威吓加拿大。
但同时,美国在这世界上有一个控制不了的对手,中国。
苏联解体后,“历史终结论”在西方精英阶层盛行。
所谓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历史就将以西方制度一直走下去了,制度之争终结了,西方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
美国也自认再无强大的地缘对手,所以美国并没有将工人失业和制造业外流视为“危机”
但是2014年后,中国日渐成为美国的贸易与安全双重对手,美国认识到了“历史终结论”的自大,美国更发现,再无法掌控中国。
而且,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提升,降低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降低了美国经济规模占全球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当一个国家长期贸易顺差(卖的多,买的少),该国就会收到大量外币,然后将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从而推高本币价值。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直到本币足够强势,让该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最终实现贸易平衡
这是正常的、理想化的情况,现实可能并非如此。
因为有的国家,比如日本,会故意贬值其货币,以保持日本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再加上日本人更爱买国货的意识形态宣传,这就导致日币不断贬值,永远不可能实现贸易平衡。
但是,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本身就是世界储备货币时(比如美国),这个贸易平衡模型就会更复杂
世界对于美元和美债的需求,并非源于贸易平衡或者风险回报率,而是因为美元是全球储备的货币工具。
这时就出现了一种情况:
当美国的经济规模相比世界其他地区都大时,美国就能维持这一平衡。
这里的“平衡”是指,美国无需出口过多商品,即便美国贸易一直是逆差,也能实现美元强势,实现贸易平衡,因为世界对于美元具有强大需求。
讲白了,美国本质上出口的不是商品,而是货币和美债。
其他国家买美国多的也不是美国货,而是美债。
美债,就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品”。
并且,通过“出口美债”,美国即便贸易逆差巨大,还是能维持平衡。
可是当中国崛起,并且中国带动全球化,让世界各国都不断发展后,美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的总量就在不断下降,这一平衡也会被打破。
上世纪二战刚结束时,美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60%,马歇尔计划执行后,慢慢减少到40%
而到了21世纪,中国崛起后,美国GDP最低时只占世界总量的21%
美国经济规模,占世界比例的腰斩,直接导致美国财政出现巨额经常账赤字。
用大白话讲就是,美国“卖不动”了
由于美国出口的本质是出口美元和美债,所以当美国经济规模占世界比例过小时,就会出现各国不断购入美债和美元,而美国就不断卖出的“恶性循环”。
以前美国经济规模大,其他国家规模小,对美元资产的需求,美国撑得住。
可如今美国经济规模占比腰斩,可全球对美元资产的需求还是很高,这就会不断推高美元汇率,使其长期远高于平衡国际贸易所需的水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约为12万亿美元,其中约60%以美元计价——实际上,美元的储备持有量要高得多,因为准官方和非官方实体也持有美元资产作为储备。
而美国过多“卖出”美债,导致美国赤字成为天文数字,美元不断升值,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导致美国实体制造业萎缩,商品出口毫无竞争力。
这情况不断恶化,慢慢的美国就会来到一个临界点,学界也称之为“特里芬两难”。
用大白话讲就是再这样下去,美国要崩,要完,这个模型已经处于崩溃的临界点,美国的债务积累到一个不可持续的水平,最终破坏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
但问题在于,美国骑虎难下。
特别是俄乌战争后,美国更骑虎难下。
首先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可以取代美元的工具,大家曾期待于人民币,但人民币存在无法自由兑换等硬伤,一直限制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的可能。
至于欧元虽然可以自由兑换,但欧盟银行市场比美国更分散,且欧盟占全球GDP比例,下降的比美国还要快。
特别是俄乌战争后,欧元基本已经告别“成为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的可能
人民币和欧元都不行,反过来又进一步推高美元。
为何黄金价格一路高涨,背后的根源性逻辑就在于,美元处于崩溃临界点,但取代美元的货币又不存在,当全球金融在这一极不稳定的背景下运行时,只能寻求黄金做支撑。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黄金价格短期内不可能下来。
而特朗普如果不想让美元崩溃,就必须发动贸易战,就必须把上面所说的“美元与贸易”的平衡模型给修复。
美元不能那么强势(但要维持美元霸权),美国赤字要降低,美国贸易逆差要解决,美国制造业要复兴,靠的就是关税战。
此时特朗普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单边主义,一条多边主义。
单边,就是单干,仗着美国对世界任何单一国家,都有强势地位,逼迫其他国家一个个屈服,单方面接受美国的《不平等条约》
多边,就是仿照日本“广场协议”模式,广场协议就是一次协商好的,美元对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等国家的,一次有序贬值。
单边解决,好处是策略灵活,收益大,坏处是波动强,风险高。
多边解决,好处是波动小,风险小,但因为要说服其他贸易伙伴配合,就会限制收益规模。
就目前来看,特朗普选择的显然是报告里的“单边解决”,特朗普希望世界各国,一个一个和美国谈,而不是抱团。
并且当其他国家在和美国单独谈判时,谈判的焦点除了在关税外,更在货币汇率上。
关税,只是特朗普开启谈判的手段,特朗普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关税恐吓”,胁迫世界各国帮美国一起精确控制美元汇率,同时逼迫各国到美国去设厂。
基于这项控制手段有如走钢丝般“危险而精细”,所以渐进策略是关键,特朗普需要不断制造“关税恐慌”。
通过“是否加征、何时加征、加征多少”的不确定性制造对手心理压力,增强谈判筹码。
比如针对中国,设置按月递增2%关税的警告,直至整体关税达到60%
通过这种不断递增的关税,逼迫中国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做出让步
此外开启全球性“对等关税”,对世界各国开打贸易战也是必要的手段。
但在“全球性关税战下”,美国需要设置关税分级标准,以区别不同国家。
美国关税分级到底怎么分,标准就看以下几点:
1,该国是否存在汇率操控的历史
2,该国是否给予美企对等市场准入
3,该国是否尊重美国知识产权
4,该国是否协助中国出口商避税
5,该国是否足额缴纳北约费用
6,该国是否投票支持中俄伊
7,该国是否支持美国安全行动
8,该国是否包庇过美国敌人
9,该国是否经常在国际场合发表反美言论
美国将用以上标准,来把世界各国分成三等,“友好、中立、敌对”,并且参照分的等级,为各国制定最高关税惩罚。
简单讲就是,对美国越友好的国家,关税惩罚上限越低,反之越反美的国家,关税惩罚上限越高,可能是100%甚至200%
报告指出,特朗普一定会这么做,因为该关税分级,是特朗普主义里“国家安全与贸易一体理念”的体现。
而在将各国“关税惩罚”分级后,针对控制汇率的操纵将更精细,特朗普需要在某个十分精确的时间点,拉动大多数主要货币升值,以反映美元贬值。
广场协议时,美国国债与GDP比例仅为40%,而今超过100%,这会让其他国家害怕和担忧,从而不愿配合美国贬值美元。
为了消除他国这一担忧,特朗普必须将“保护伞概念”加入汇率操控行动。
具体来说就是:
1,保护伞作为公共产品,伞下国家必须购买美债资助
2,保护伞属于资本品,购买国应主要购买百年债券(百年债),而非短债融资
3,保护伞下国家,需要将“美债短债”,置换为百年长债,如果不置换将遭到关税惩罚
特朗普将逼迫世界主要经济体购买“美国百年长债”,或者逼迫将“短债置换为长债”的方法,减轻美国偿债压力,降低美国因债务过高而崩溃的风险。
而除了“百年债”计划外,各保护伞下的国家,都必须按照美国的意思抛售美元,以推升本币升值。
如果有些国家不愿意这么做,不愿意购买或置换“百年长债”,那特朗普可以切实的削弱该国的“防务承诺”。
比如减少美国武器提供,减少美国情报支持,甚至减少美国士兵驻扎。
相信这种威胁将对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特别有效。
特朗普将弄出一份类似于“广场协议”的,广泛性美元汇率协议,而与广场协议不同的是,特朗普将一个个单独让对向国妥协,而非各国一起坐下来谈。
签署地很可能是在海湖庄园,签署《海湖协议》
协议核心目标是:
1,弱势美元,促进美国制造业与需求回流
2,短债置换为长债,降低美国金融市场在关税战时的动荡
3,相关的一系列利率风险,将从美国纳税人转嫁给外国纳税人
但这背后美国也可能将付出“明确安全承诺”的代价。
比如朝韩如有危机,美国必须出战,欧洲再有战争,美国必须派兵等非常明确的安全保障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美国有着模糊的安全保障空间。
这一整套体系如果真的搭建完成,其影响力不亚于上世纪创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次对全球性的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塑。
不过,这上面的一切都是纸上理论,真要推行到实际的执行层面一定会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
而其中一个大问题是,在如今世界右翼风潮成为主流的背景下,美国的统治力还剩多少?
美国已不是冷战时候的美国,更不是苏联解体后的美国,今天的美国和上世纪比,明显出了大问题。
加之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都纷纷上台强硬领导人,他们不可能轻易向美国屈服,特朗普的基于“关税威逼”的计划可能很难执行。
美国要逼迫他们屈服,他们就会团结起来一起反抗美国。
而在东亚,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这些地方还能榨出多少油水,要画上一个大大问号。
毕竟不光要购买美国的“百年债”,还要把短债置换成“百年债”,更要配合美国操纵汇率,每一条都是伤筋动骨的。
他们真会砍下自己的骨头,去给美国人熬汤喝吗?
这些人对美国的服从性,真就那么强吗?
那在报告的最后,有这么一句总结的话:
可以看到,确实存在一条让美国受益的全球体系重构路径,但这条路如履薄冰,并不好走,美国需要精密规划、精准执行并严防副作用才行,稍有不慎,美国就可能面对本世纪最严重的危机。
长文不易,还请大家给个点赞和关注支持,我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