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荫权这个名字,在香港人眼里,既熟悉又复杂。

从一个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小子,靠着自己的本事爬到香港特首的位置,管了香港整整7年,风光过,也被人夸过。

可谁能想到,卸任没几年,他就因为“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被判了20个月的监禁,成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个蹲监狱的特首。这事儿听起来就挺让人感慨,一个站在权力顶端的人,怎么就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

从草根到特首:靠本事爬上来的路

曾荫权1944年10月7日生在香港,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个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兄弟姐妹一大堆,日子过得紧巴巴。

他小时候赶上香港战后重建那会儿,家里没啥钱,他也没啥大背景,上大学的机会都让给了弟弟们,自己早早出来打拼。

1967年,他考进了港英政府,当了个二级行政主任。那时候香港还是英国人的地盘,他在政府里从最底层干起,靠着踏实和脑子一步步往上走。



他在政府里混得不错,1978年被港英政府看中,送去哈佛大学读公共行政硕士。

这对他来说是个翻身的机会,别看他没啥家底,成绩可一点不含糊,拿了9个A回来,成了第一个在哈佛拿学位的香港人。这趟镀金之旅给他后来的路铺了台阶。

回香港后,他在政府里继续干,职位越爬越高,管过财政、贸易,积累了不少经验。到1995年,他当上了财政司司长,成了150年来第一个坐上这位置的华人。

那会儿香港正要回归,他在英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找平衡,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了,索罗斯带着一帮投机者搞乱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从18000点跌到6000点,市民日子不好过,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

他顶着压力,带着1200亿港元外汇储备杀进股市,跟索罗斯硬碰硬,最后把指数拉回7851点。这仗打得漂亮,中央也出了大力气支持,他的名声一下就起来了。

2001年,他升任政务司司长,管着18万公务员。

2005年,董建华因为健康原因辞职,他顺势接了特首的位子,补完两年任期后,2007年又选上,连干了7年。

这家伙的路走得挺扎实,从底层爬到顶端,没靠什么后台,靠的是真本事。亚洲金融危机那场仗让他在香港人心里有了分量,也让中央对他刮目相看。

他在特首位置上之前,已经在政府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经验丰富,算是实干派。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后来的事儿就能抹平,功是功,过是过,咱们得分开看。



7年治港:有成绩也有骂声

曾荫权当特首这7年,从2005年到2012年,香港的日子不算差,但也绝对不轻松。

他上台的时候,香港刚从金融危机和非典的坑里爬出来,经济得稳住,民生得顾着。他不是那种大刀阔斧搞革命的人,行事稳当,走的是实用路线。

政策上,他干了几件拿得出手的事儿。先说宪制改革,2005年和2010年他都推过方案,2010年的那次总算过了关,立法会直接选举的议席多了几个。

这在香港回归后算个突破,给市民多了一点参与感。他还搞了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基建,弄了十大项目,比如港铁南区延线、沙田至中环线、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这些工程听着高大上,也确实让香港交通方便了不少,跟内地的联系也更紧了。

民生方面,2010年他推了最低工资法案,每小时28港元,对低收入的人来说是个实惠的政策。他还拨了10亿港元搞遗产保护,把中环码头这些老建筑改成文化和商业用地,留了点香港的旧味道。经济上,他赶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波,推出六大新兴产业,比如检测认证、医疗服务、创新科技,算是给香港经济找新路子。这些事儿听起来都不错,数据也证明香港经济在他手里稳住了,GDP增长率从2005年的7.1%到2012年还有1.4%,失业率也从5.5%降到3.3%左右。

不过,他这7年也不是没毛病。2008年那次政务官任命,他弄了一堆有外国籍或者没啥经验的人上位,比如黄志祥,英国籍,之前在汇丰干过高管,结果公众不买账,支持率从66%掉到39%。还有广深港高铁,预算从640亿港元涨到750亿,拆了蔡园村,惹得上万人上街抗议。他批项目的时候硬气得很,可老百姓觉得他偏心地产商,骂声就没停过。

房地产这块,他更是被喷得不行。他上台后减少土地供应,房价蹭蹭往上涨,到他卸任时,香港楼价已经高得离谱,普通人买房跟做梦似的。

2005年,香港的平均楼价大概是每平方英尺5000港元左右,到2012年涨到快1万港元,部分地区甚至更高。有人说他这是故意护着地产商,毕竟香港的超级富豪大多靠地产吃饭,他这政策看着就像在帮他们保财富。可他自己从来不承认,说是为了经济稳定,至于真相咋样,外人只能猜。



这7年,他有成绩,也有争议。说他治港有方,数据和项目摆在那儿;说他搞砸了,房价和民怨也实实在在。他不是那种一无是处的人,但也不是啥完美领袖。

问题出在他卸任后,那堆陈年旧账被人翻出来,才真把他拉下了水。

卸任后翻车:利益冲突惹的祸

2012年6月30日,曾荫权卸任特首,走的时候还挺体面,觉得自己干得不错,退休生活应该挺滋润。

可没过几年,2017年2月,他就栽了,被廉政公署盯上,罪名是“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直接判了20个月监禁。这事儿咋回事呢?得从他卸任前的利益纠葛说起。

事情的导火索是2010到2012年那段时间,他当特首兼行政会议主席,管着数码广播牌照的审批。雄涛广播公司(后来改名叫数码广播公司)是申请者之一,股东黄楚标是个深圳地产商,手里有钱有资源。

就在这审批期间,黄楚标给曾荫权提供了深圳东海花园的一套豪宅,租金一年才80万人民币,换算成港元也就100万出头。

这房子6000多平方英尺,三层复式,装修费花了300万港元,市场价租金一年怎么也得200万以上。这价格低得离谱,谁看了都觉得有猫腻。



关键是,审批牌照的时候,他没跟行政会议说自己跟黄楚标有这层关系。

2011年8月,雄涛的牌照批下来了,DBC数码电台开播,黄楚标赚得盆满钵满。

可这事儿没瞒多久,2012年他卸任前夕,香港媒体爆了出来,说他退休后要住这豪宅,租金低得离谱,摆明是利益输送。廉政公署一查,证据一堆,通信记录、租赁合同全摆桌上,他去过那房子,鞋印都留下了。

2015年10月5日,廉政公署正式起诉他,两项“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一项“行政长官收受利益罪”。

2017年1月,法庭开审,检察官把证据抖得明明白白,他跟黄楚标私下见面,桌上还有红酒和雪茄,聊的啥不好说,但牌照的事肯定跑不了。

辩护律师喊冤,说他只是忘了申报,不是故意,可陪审团不吃这套,8比1裁定一项行为失当罪成立。2月17日,法官判了20个月,说他身居高位,违反诚信,得给个教训。

这案子听着简单,说白了就是权钱交易的老套路。他在位的时候批了个牌照,给黄楚标开了绿灯,黄楚标回过头来给他一套豪宅,租金还便宜得离谱。

这种事儿在香港这种法治社会,红线碰不得。他要是老老实实申报,哪怕不住这房子,也不至于栽这么狠。可他偏偏没管住自己,卸任后这事儿一爆出来,直接把他钉上了耻辱柱。

监狱里的日子:从特首到囚犯



判完当天,他就进了监狱。72岁的老头,从特首府到牢房,这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刚进去两个月,他身体就扛不住了,高血压犯了,律师赶紧申请保释,法院批了。

他出来后没消停,上诉被驳回,刑期减到12个月,还得回去蹲着。监狱里,他每天按规矩过日子,吃喝拉撒都得听安排。

2019年1月15日,他从玛丽医院羁留病房出来,算上假期和表现良好,总共蹲了12个月。出狱时,他头发更白了,走路颤颤巍巍,媒体围着他拍,他只说了句“我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然后就低头走了。

监狱这12个月,对他来说肯定不好过。从风光无限的特首,到四面灰墙的囚犯,身份的转变太大了。他出狱时那副模样,谁还能看出他当年的意气风发?可这也是他自己种下的果,怨不得别人。

出狱后,他不甘心背着罪名。

2019年5月,终审法院开庭,他律师团抓着程序问题猛攻,说原审法官没好好引导陪审团,证据链也有漏洞。6月26日,法院五名法官一致同意,推翻原判,撤销定罪,还说不用重审。

这下,他法律上算干净了。可这7年官司打下来,积蓄花得差不多了,名声更是烂大街。他自己说,这场官司几乎耗尽了他和太太一辈子的存款,律师费和诉讼费估计超3000万港元。

法律上翻案,不代表公众买账。香港人对他的评价早就两极化了,有人记得他金融危机时的担当,觉得他至少干过实事;可更多人一提起他,就是“贪官”“败类”,说他晚节不保,把香港的脸都丢尽了。

网上有人调侃:“从特首到囚犯,这剧本比TVB还狗血。”还有人酸他:“治理7年不如蹲牢20个月出名。”这些话听着刺耳,可也反映了民意。



结语

曾荫权这案子,在香港掀了不少波澜。有人说,这证明香港司法还挺硬,能把特首都拉下马,法治精神没丢。毕竟在香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多大官,犯了事儿一样得受罚。可也有人嘀咕,这会不会是政治斗争的余波,毕竟他当年跟地产商走得近,卸任后就被清算,时间点太巧了。

这事儿还让人看到香港权力和利益的角力。表面上看,香港光鲜亮丽,可背后那些权钱交易从来没停过。他跟黄楚标那点猫腻,不过是被揪出来的一个例子。香港这地方,地产商的影响力太大,特首跟他们走得近,难免会让人怀疑。他当年抗金融危机那股狠劲,确实给香港人留了印象,可卸任后这档子事,把功劳全抹黑了。

他到底算啥样的人?



说到底,曾荫权这辈子挺矛盾。起步低,爬得高,干过大事,也摔得惨。从草根到特首,他靠的是真本事,金融危机那仗打得漂亮,治理香港7年也算稳住了局面。可卸任后,他没守住底线,跟黄楚标那点交易毁了他一世名声。20个月牢狱,法律上翻了盘,可公众眼里,他还是那个“治港败类”。

他不是那种彻头彻尾的坏蛋,但也不是啥清白英雄。他有能力,有成绩,可贪心和侥幸害了他。香港人对他的看法两极化,有人觉得他冤,有人觉得他活该。可不管咋说,他这事儿给后来的官员敲了个警钟:在香港这地方,权力再大,也得守规矩,不然迟早翻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