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为推动殡葬移风易俗,重庆西郊福寿园开展“一封家书”为主题的祭拜活动,邀请市民以一封穿越时光的家书,与先人展开温暖对话。以墨香代替烟火,用文字延续深情,让传统文化浸润时代新韵,亲情与温暖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


重庆首个器官捐献主题展馆“时光印记”展览馆。王斌摄

活动现场,参与市民纷纷在卡片上写下对已逝亲人的思念。“爸爸,我常常在梦中与您相见。那些梦境,如同真实一般,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在梦中,您还是那么慈爱……”市民孙女士在信中潸然写下对父亲的思念。

除了书写家书缅怀亲人,现场,市民们还参观了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区,通过共念悼词、献上鲜花,对捐献者表达哀思与敬意。

活动当天,由重庆大爱渝商慈善基金会与西郊福寿园共建的公益生态葬区——博爱园面向重庆市市民无偿提供100座公益生态安葬墓位。据介绍,博爱园将录入安葬者信息和生前视频影像进入云平台,定期统一免费提供数字追思送行仪式和纪念活动,逝者亲属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进行“云祭扫”,让祭扫更加便捷环保,也充分彰显社会关怀。

此外,西郊福寿园时光印记展览馆近日已建成开馆,这是重庆市首个以“生命教育+红十字文化”为主题的人文纪念场馆。展览馆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通过时光纪念展的形式,生动展现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展览馆又以普通百姓的真实人生为核心,采用图文、视频、实物相结合的多维叙事方式,生动还原平凡人的不凡人生。

“展览馆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祭扫与缅怀体验,更通过讲述捐献者的感人故事,传递生命大爱,点亮生命灯塔。”西郊福寿园时光印记展览馆馆长何腾介绍,该馆同步启动全市遗物故事征集活动,鼓励公众提交承载特殊记忆的物件与故事。优秀作品将纳入常设展区,打造持续生长的“百姓故事展览馆”。

此外,今年清明期间,西郊福寿园将推出多重“数智祭扫”缅怀空间,开展倡导文明追思、开拓数字纪念形式的清明系列活动。(周小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