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望

  我一直关注着俄乌战争,因为我是个反战者。可以说,我反对一切战争。

  抛开那些宏大叙事之外,战争带来的,只有焦土与死尸。那些年轻且美好的生命,在被冠以宏大的口号之后,丢在战场上。剩下的,只是父母妻子的悲伤。

  这不是人类所要的生活。没有人该因为战争而死去。

  如今俄乌战争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多少人因此丧生,多少人因此流离失所。而战争的矛头也似乎从绞肉战到了对领导的刺杀。

  2025年3月29日,莫斯科的街头爆炸燃起熊熊火焰,一辆隶属于普京总统车队的Aurus Senat在烈焰中化作焦黑残骸。这一事件发生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总部附近的街区,虽然普京本人并未在车内,亦无人伤亡,但浓烟飘散的,不仅仅是金属与燃油的残骸,更是俄罗斯安全体系和政治稳定性的裂隙。

  

  一辆本应坚不可摧的总统专车,一套本应无懈可击的安保系统,竟在自己的核心领地遭遇剧变。

  这是一次意外,还是一次有预谋的袭击?乌克兰特工、俄罗斯内部反对势力、亦或是某种更隐秘的黑手?

  官方三缄其口,留下的沉默反而像是某种无声的承认——恐慌已然渗透至权力的核心。

  对克里姆林宫而言,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次安全事故,而是一记政治上的重拳。普京以强硬和安全著称,如今连总统车队都难以幸免,民众是否还能相信“强人政治”的神话?

  这场车队爆炸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安保漏洞,更是俄罗斯正在四面受敌的困境。

  外有乌克兰战事泥潭,内有经济萧条与社会动荡,恐怖袭击、暗杀行动、地方叛乱交织,让克里姆林宫的掌控力岌岌可危。

  三年多的俄乌冲突,让俄罗斯陷入了消耗战的深渊。乌克兰军方日益精准的打击,使俄军在战场上屡遭挫败。

  

  今年1月,美制“海马斯”火箭炮在库尔斯克州摧毁了整支俄军车队,造成百余人伤亡,暴露了俄军战术上的僵化与防空体系的漏洞。这不仅影响了前线战局,更在国内掀起了不满的涟漪——战争的代价究竟值得吗?

  同时,国内安全局势也在恶化。车臣频发的袭击事件、俄罗斯境内企业和商场枪击案的增多,都指向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国家机器对社会的控制正在削弱。

  曾经誓死效忠的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如今也开始发表刺耳的“复仇”言论,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的裂痕正在扩大。

  卢布贬值、通胀飙升、物资短缺,社会焦虑的暗流在涌动,经济危机正在撕扯着普京的权力根基。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这场爆炸事件可能预示着俄乌冲突的升级——从正面战场走向“影子战争”。近年来,乌克兰特工已多次被指控渗透俄罗斯境内,从炸死俄辐射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到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俄方的情报安全防线屡遭突破。

  此次总统车队遇袭,若真是乌克兰情报部门所为,那么这意味着,莫斯科已经不再是安全的堡垒,甚至普京本人,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火焰熄灭之后,莫斯科的空气中仍弥漫着焦糊的气息。这不仅仅是金属与塑料燃烧的味道,更是一个国家正在陷入危机的隐喻。

  普京曾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掌控一切的形象,而今,这一形象正在被现实一寸寸侵蚀。真正的危险,并不仅仅来自外部战场的火炮,也不仅仅是来自乌克兰特工的潜伏,而是俄罗斯自身系统性的裂痕——经济衰退、社会不满、安全失控、权力焦虑。

  爆炸发生的地点,距离FSB总部仅几个街区,象征着俄罗斯安全核心的那座大厦,如今似乎也难以阻挡暗流的侵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普京还能掌控局势多久?俄罗斯的未来,又是否还能维持在他的掌控之中?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一切似乎都逃离不了战争的定数。

  在人类历史中,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战争里,发起战争的一方陷入持久战后,总会首先在国内迎来崩溃。

  沮丧的情绪也许正袭击着俄罗斯的普通人,反战的情绪也许早已在普通人当中蔓延。也许,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结局,而那些无知的人们还在高喊着胜利。

  其实,对于普京来说,也许有胜利;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胜利。

  今天,小号写的文章是《普京与俄罗斯的普通人》,请大家移步小号阅读。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明白,普通人需要的是什么。

  PS全文完。共1579大家下面二维码,加好友以保能及时找到我,谢谢各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