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陶醉。


罗源飞竹镇斌溪村的沿溪步道。

水利万物而不争。一滴水,能汇聚成一泓清水润泽万物,也能发展出百亿产业强市富民。

近年来,福州市水利局(河长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越来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做活水文章,激活水经济”成为福州各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优质水源催生高附加值水产品

在驶向永泰县的高速公路上,矗立着两块醒目的广告牌:一个是青云泉矿泉水,另一个是佳信劳德巴赫啤酒小镇。这两块与“水”深深联结的产业品牌,无声地诉说着一滴优质源水带给永泰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保护好、利用好优质水资源。永泰县是福州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贯穿全境的大樟溪是闽江下游最大的支流,水资源丰富。作为生态优等生,永泰将束缚山区发展的劣势扭转为优势,依托大樟溪优质水源,打造“青云泉”矿泉水品牌,全年生产销售产值3亿元,为永泰创造税收500万元。落地福州首个酱香白酒产业项目国泰酒业,项目总投资4.15亿元,预计年生产酱香白酒3000吨,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以上,年税利可达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个,走出了一条将生态“好水”变成经济“活水”的出圈之路。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生产线上,一瓶瓶新鲜灌装的矿泉水排着队,源源不断地随传送带向前,等待贴标、包装和码垛入库。得益于永泰优质水源形成的良好口碑,刚投产几年的青云泉矿泉水,很快在福建地区打开了市场。

“依托优质的源水,公司加快开发具有鲜明地域标识度和硬核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生产333毫升、555毫升、520毫升、5升等不同规格包装的矿泉水系列产品,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于洋说。

在水产业崛起的同时,啤酒产业的落地也为永泰的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可能性。来到佳信劳德巴赫啤酒小镇,一个以精酿啤酒生产销售为核心,集啤酒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服体验为一体的“酒旅融合”多产业体小镇出现在记者眼前。“永泰大樟溪优质水源是我们决定把项目落地永泰的关键。”啤酒小镇的相关负责人说。

大型项目的落地在当地形成了带动效应。记者现场看到,在佳信劳德巴赫啤酒小镇周边,已经吸引配套了儿童游乐场、餐饮、民宿等多产业项目。目前,佳信劳德巴赫啤酒小镇第一期已实现投产,全面投产后可年产10万吨精酿啤酒,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实现年税收1.5亿元,同时可为当地提供近1200个就业岗位。

在福州,以优质水源打造高附加值水产品,以河湖风貌吸引高附加值产业集聚落地的故事比比皆是。

来到位于闽侯县荆溪镇的潘氏金鱼养殖基地,一尾尾憨态可掬的金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弋。滋养着鱼儿的生命之水,来自毗邻着养殖基地的荆溪支流采兰溪。

“可以说,如果没有荆溪的优质水源,就不会有潘氏金鱼的落地。”潘氏金鱼创始人潘国诚坦言,当初决定把潘氏金鱼落户荆溪镇之前,他来考察了十几次,最后是荆溪镇良好的水源和生态环境让他决定把养殖基地安家荆溪镇,“金鱼对水的要求非常高,好的水源能够让金鱼的色泽更加鲜艳,减少生病的概率”。

如今,围绕着金鱼产业,荆溪镇关源片区汇集了潘氏金鱼等7家规模较大的金鱼养殖企业,形成了一产养殖、二产鱼缸和金鱼文创、三产电商直播和研学观光的多产融合产业链,全年金鱼产业销售额超亿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多户,成为福州最大的精品金鱼出口之地。

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福州大力发展“耕海牧渔”。加快建设连江、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实施“百台万吨”标志性工程,扶持水产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打造“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鱼丸之乡”等水产品牌,积极探索休闲渔业新业态。办好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渔博会等活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

滨水休闲带动乡村振兴

青山如黛,行走在罗源飞竹镇斌溪村的沿溪步道上,潺潺的流水声和山间清脆的鸟鸣共同弹奏出一曲乡村特有的田园诗。沿着7415米长的沿溪步道行走,记者看到了由水利闸门改造而成的美丽廊桥,巧妙的构思让人赞叹。

“2018年飞竹镇争取水利资金约3200万元,完成了斌溪水系连通工程项目建设。”罗源县水利局水资源管理与河湖管理科负责人姚建兵告诉记者,水系连通工程“颜值”与“实力”兼备,不仅提升了斌溪沿岸的“颜值”,更通过工程消除原有河道存在的减脱水段,保证溪坪水库、斌溪水库及霍口水库之间水体连通性,极大地改善了斌溪村的水生态环境。

改造后的斌溪两岸不仅成为了斌溪村民们最爱的休闲场地,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到斌溪村感受乡野风光的游客。“这两年每到节假日和周末,来到村里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带动了村里笋干、蔬菜、山茶油等土特产的销售。”飞竹镇副镇长陈睿告诉记者,斌溪村文化丰富,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村里还在一座700多年的古厝里建起了福州市首个村志馆。随着村志馆的建成,村里建起了古油坊,重现历史上斌溪制作茶油的工序,恢复了芝兰书院,武夏红艺术馆、林兴坦根雕艺术馆、文武溪竹艺馆先后落地斌溪村。

永泰县依托大樟溪生态廊道,串联起大樟溪沿线15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村镇,开发界竹口库区文旅综合体,系统推出天门山漂流、赤壁漂流、欧乐堡水上乐园、梧桐外旅游度假区、界竹口水上运动等亲水产品,形成“游山玩水”联动发展的景观矩阵,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80亿元。

“以水兴城、点水成金”的脚步在福州持续前行。福州市全域推动水生态文旅,持续推进“闽江之心”、闽江北港幸福河湖等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两江四岸”生态文旅景观带,2024年总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总营业额超3500万,获得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头条聚焦报道。建设福清龙江“利桥古街”、闽侯“闽越水镇”,举办中华龙舟大赛,发展水上皮划艇、摩托艇等水上运动,构建“诗画闽江”“福舟悠游”“福泉金汤”等业态丰富的水文化水经济体系。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福州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高居全国春节年味小众目的地榜单第二位。

把江河湖泊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是国家“江河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统筹灌溉、航运、文旅、生态等多种功能,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打响‘有福之州 温暖榕城’品牌,用‘城市家具’理念打造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串珠公园1202个,修筑滨水休闲步道680公里,串联起流花溪、台屿河等沿河滨水景观,打造‘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的全域幸福河湖新画卷。”福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加强对河湖的空间管控,提前规划滨水产业业态布局,让群众在收获安全感生态美的同时,也为“金山银山”积攒了“绿色本钱”。


大樟溪碧蓝的溪水美得沁人心脾。

水生态价值“变现”的福州探索

2024年4月28日,在中国水权交易所,中节能通过协议转让形式,购买了华能(福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华能福州分公司)2024年至2026年共360.75万立方米的闽江用水权。这也是福州市首宗水权交易。

“我们企业每年实际用水权为16亿立方米,在节水设施的助力下,公司每年节约了近3亿立方米。”该公司营销部专责李潮说,没有进行水权交易时,未使用的水权白白浪费掉了。有了水权交易后,公司节约下来的水权可以在地区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户间流转,成功“变现”。

水生态价值转化需要不断创新。“通过‘一闸三线’工程,将大樟溪优质源水输送到平潭及闽江口南岸城市群,缓解用水紧张,依托该项目,永泰县建立大樟溪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每吨水生态补偿0.2元,每年可带来上亿元生态补偿收入,首批1000万元生态补偿已到位。”福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福州在探索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的同时,将尝试要求第三方将年产值10%的资金,用于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维护提升,用绿水青山创造的“金山银山”反哺生态保护。

此外,福州市还尝试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利设施解锁致富新路,推动水资源转化为绿色能源。

利用得天独厚的水利优势,永泰县建设了福州市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永泰抽水蓄能蓄电站,自水电站投用后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20.79万吨、碳减排42.2万吨,每年实现财政税收近2亿元。对优化水资源利用、提高电网效率、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提升永泰县财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让再生水更有价值,福州还致力于新建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配套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再生水优先用于工业用水、城市绿化、道路清扫等领域。

在霍口水库下闸蓄水后,罗源县推进库区景观工程提升,为后续开展库区旅游铺路,写好库区经济的后半篇文章。“国内开展库区旅游的成功案例很多,例如浙江的千岛湖、四川的鲁班湖。”霍口畲族乡党委书记陈新强告诉记者,霍口乡将利用霍口水库在地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库区“轻旅游”,充分结合畲族特色民族文化和水库的山水资源优势,把库区旅游与畲乡特色文旅深度结合,有效提升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产业综合效益。

水生态价值转化需要“长期主义”的不断探索,开拓新路。在不断探索实践中,福州点“水”成金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未来,福州市将继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创新“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以河湖为轴线的高质量发展空间,以幸福河湖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文/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叶康辉 林华冬 周航 图/记者 林双伟)


游客乘坐游船夜游闽越水镇,感受独特的“丝路水乡”文化。


霍口水库。


青云泉生产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