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中方高层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围绕落实今年1月17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就双边经贸领域重要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中方就美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有关301调查以及拟出台“对等”关税等表达严正关切,希望美方尽快回到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双方关切的轨道上来。美方表示,双方坦诚对话很重要,可增进相互理解,有助于解决出现的问题。



特朗普(资料图)

近段时间,中美在经贸领域的互动频繁,却波折不断。此前美国联邦参议员戴安斯访华,旨在探讨关税问题与双边关系发展,可他以“芬太尼问题”为前提谈关税,这明显是对中方施压。中方并未答应其要求,在戴安斯离开后,中方仅强调美方各界人士应多来中国了解真实情况。此后,美国打着“技术安全”的旗号,将7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限制企业名单”,还打算在本月底对中国船只征收“进港服务费”。这一系列操作,让中美关系愈发紧张,也让外界猜测中美谈判是否已经破裂。

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26日的视频通话备受瞩目。此次通话由美方发起,从这一细节来看,美国似乎有求于中国。据了解,中方在通话中就美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有关301调查以及拟出台“对等”关税等表达了严正关切。美国的“芬太尼问题”,本质上是其国内监管不力所致,却妄图让中国背锅;所谓的“301调查”,早已沦为美国打压竞争对手的工具;而“对等”关税,更是冠冕堂皇下的不平等交易。然而,从通稿内容可知,双方仅达成了同意继续保持沟通这一共识,在中方关切的核心问题上,似乎并未谈拢。



特朗普(资料图)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经贸政策上动作频频。当地时间3月26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相关措施4月2日生效,且称此关税将是永久的。不过,他也表示,如果在美国制造汽车,则无需缴纳关税。此外,特朗普还提到,美国将会对木材和药物征收关税。白宫发言人随后表示,25%关税的措施适用于进口乘用车、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符合“美国 - 墨西哥 - 加拿大协定”的汽车零部件将继续免征关税。而对于进口汽车零部件,特朗普给出了最多30天的宽限期。

特朗普这一系列政策调整,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从经济层面看,美国自身面临着诸多问题。美国供应管理学会10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大幅下滑至47.8,创下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显示美国制造业萎缩加剧。关税升级在冲击其他国家的同时,也增加了美国企业的痛感。美国零售商、科技公司等因关税导致供应链成本增加,部分企业被迫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0%以转嫁成本,但仍面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农业和制造业也深受其害,中国对美反制措施已影响美国农民和食品加工企业,部分企业面临高达30亿美元的出口损失。

从政治层面看,特朗普有其自身的考量。他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国内就业岗位。同时,特朗普在2025年3月的国会演讲中强调,希望中国增加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的采购,以换取关税减免,试图复制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模式。但美国国内政治压力也不容忽视,美国科技公司、农业团体及部分共和党议员已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示不满,要求更稳定的贸易政策。毕竟,若关税导致美国经济衰退或通胀飙升,可能影响特朗普2028年的连任前景。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中美经贸视频通话后,双方虽同意继续沟通,但前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中美经济深度捆绑,难以彻底脱钩。此前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后,美国车企就表示不买账,依旧依赖中国供应链,难以短期内进行调整。这也反映出,美国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而中方一直秉持着理性、客观的态度,在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中方曾明确表示,对于美国单方面增加关税的行为,已在世贸组织框架内提起诉讼,并将依据相关程序推进。同时,《反外国制裁法》也为中方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究竟会走向何方?特朗普的“30天宽限期”是否会成为双方谈判的转折点?美国是否会在中方关切的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保持稳定的经贸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希望双方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真诚的对话与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