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五龙池村,青山环绕,田畴如画。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以来,五龙池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以“学深一层、谋实一步、干快一拍”的劲头,围绕“守底线、强产业、促和美”主线,将文件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施工图”。
学用贯通,党建引领聚合力
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将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乡贤能人、大学生等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千万工程”经验、“三变改革”等核心内容,结合五龙池村实际,开展“共谋家乡发展 共促乡村振兴”座谈会,形成《2025年五龙池村乡村振兴行动清单》14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图为 座谈会现场)
“我们坚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建模式,吸纳村党员骨干作为技术指导员、销售联络员,实现党组织覆盖全产业链。2025年,有5名党员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来,发展烟叶套种、林下养殖等复合业态,为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到头引领作用,‘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格局形成”,五龙池村党支部书记刘鹏介绍到。
通过“书记领衔、党员包片、群众参与”的责任体系,全村完成土地流转协议更新209户,推进土地流转1200余亩,为规模化种植、效益化经营奠定了有力基础。
产业升级,融合发展释活力
近年来,五龙池村持续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农”战略要求,争取各类资金600万元用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的智慧示范烟田350亩,完善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引进北斗导航农机15台,植保无人机2台,实现烟叶亩均增产15%、成本降低20%。
2025年,五龙池片区烟叶种植面积扩至800亩,轮作油菜、小麦等粮食作物1200亩,并与市农科院进行衔接,规划开展烟田套作红薯、花生、黄豆等作物600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突破500吨,真正实现“稳烟保粮、一地双收”。
(图为 烟油轮作现场)
引入“武当茄香”智慧农业平台,实现烟叶育苗、病虫害防治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获取气象预警、技术指导等服务,有效增加户均管理面积,提升烟田管理效率,以智慧农业为抓手,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化、精准化转型。
聚焦民生,乡村建设添魅力
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指引,实施“硬化、亮化、美化”工程,规划新修产业路1.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实现自然村道路硬化率100%。
落实守水护水责任担当,开展“五清三改”专项整治(清垃圾、清沟渠、清违建、清残垣、清广告,改厕、改圈、改风貌),完成户厕改造30户,建设垃圾分类亭8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90%。创新“积分制”管理,将环境整治纳入“文明家庭”评比,激发村民自治热情与自觉,有效提升人居环境“颜值”担当。
(图为 旱厕改造现场)
2025年的五龙池村,正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航标,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加速奔跑,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探索与推进,一幅“产业强、村庄美、百姓富”的新画卷徐徐展开。(图片由吕培军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