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见习记者 胡特旗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新龙场镇大屯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为中心,秉承预防为主、普法前行、调解优先、源头治理的原则,聚焦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痛点难点问题,自主探索“1234”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进一步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着力构建社会和谐、家园和美、邻里和善、家庭和睦的新时代“四和”大屯村。

建好一个网格体系,拓宽群众参与主体

聚焦群众参与主体较少、主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建立党建引领“8331”乡村治理网格体系。充分动员党员、人大代表、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志愿服务队、公益性岗位和乡贤寨老“八支队伍”参与基层治理,扩大服务群众主体,在邻里鸡毛蒜皮小事中提前发现隐患“苗头”,防患未然,做到“小事化了”;构建党员联系群众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线、联户长联系村民线“三线”密切联系群众,定期走访联系重点人群,及时呼应群众关切,晓之以法律、动之以情理,做到“大事化小”;打造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室、村民说事室、综治服务中心“三室一中心”,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服务群众,促进调解专业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截至目前,83名联户长、人大代表等联系群众874户,依托“八队三线三室一中心”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1起,有效调解矛盾纠纷累计金额达20万元以上。

搭建两大线上平台,创新群众参与方式

聚焦群众参与渠道单一、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自主探索推出“屯尚仁家”村级微信公众号和搭建“数智乡村·四和大屯”乡村智慧管理平台。公众号开设村民热线服务群众,畅通群众反馈渠道;开设“政策宣传”栏目不定期推送法律法规。数字乡村平台平安乡村模块使用AI摄像头开展AI消息告警,对重点场所、重点路段和重点人群全程实时监管,帮助公安民警快速破案;“随手拍”进一步优化村民反馈流程,匿名反馈消除群众顾虑,创新群众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方法。目前,公众号推送普法文章30余篇;在重点区域、公共场所安装数字乡村AI监控50个,摄像头并联入网108个,基本覆盖重点场所、公共区域和重点人群,帮助公安民警快速破获案件1起,群众线上民情反馈13条,成功帮助化解矛盾纠纷13起。

发挥三大基层制度,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聚焦群众顾虑多、积极性弱等问题,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积分超市+红黑榜单”三大制度优势,激发群众“多管闲事”的动力和“能断家务事”的活力。以村规民约为核心,与群众共商共议细化评分细则,推出积分超市和红黑榜,对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提供有益线索等的村民给予积分和红榜表彰;对在旁煽风点火、激化矛盾纠纷、无故寻衅滋事等的村民给予减分和黑榜惩戒。旗帜鲜明守正义、惩恶扬善树新风,以“小制度”培育“大规矩”,以“小积分”兑出“大文明”,以“小榜单”彰显“新风尚”,在全村上下营造全民参与、以和为贵的良好氛围。目前,共有60余名群众自发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累计积分1400余分,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打造四步服务链条,优化群众获得体验

聚焦群众获得感低、体验差等问题,警务助理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统筹调度,从壮大调解队伍着手,以村委干部和村民组长为主,念好“细”“实”“久”“效”四字诀,做好“民情摸排务求‘细’、干群调解落在‘实’、普法宣传重在‘久’、警民携手突显‘效’”,让群众在一次次矛盾纠纷调处中对法律情理、公平正义可感可及。进一步优化双线接单、服务清零、回访监督、群众评价“四步服务链”。创新“333”机制,确保一般矛盾纠纷做到3小时内响应联系、3天内调解纠纷、3个月内回访询问。以群众为中心,打造群众说、干部干、群众评、干部改的服务群众“闭环”。对调解难度大的纠纷案件及时帮助群众寻求法律顾问援助,全程跟踪管理,尽量避免纠纷愈演愈烈,做好“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防范,做到能调尽调、调早调小、全程跟管、定期回访,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命案不发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