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硫磺岛,是美军二战牺牲惨重之地。可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最近一番话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他竟然公开称赞了当年对手,旧日本军队的“勇敢”。
这话一出,立刻在全球激起强烈反应。他到底咋想的?
信息来源:《美防长在琉璃岛称赞日军英勇引争议》,环球时报,2025年3月30日。
站在美军坟前赞日军?
我们先说说硫磺岛是个什么地方。1945年2月,为了敲开日本本土的大门,美军和日军在这里死磕。这小岛离日本不远,就1200公里,谁拿下它谁就占了战略先机。所以,双方都是拼了命地打。
那场仗打得有多惨?美军原本计划几天搞定,结果硬生生打了一个多月,快2万9千人伤亡,其中近7千人把命留在了那里。
而岛上的日军,几乎全军覆没,2万2千多人战死。当时的硫磺岛,说它是“人间炼狱”一点不夸张,残酷程度远超美军想象。
日军当时用了些什么手段?除了硬抗,还有疯狂的“玉碎”冲锋、自杀式袭击,甚至还逼着岛上老百姓一起陪葬,编造谎言让他们在美军来时自我了断。电影《父辈的旗帜》里那些画面,就是这场战役的真实写照,提醒着人们战争有多可怕。
然而,美国现任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不久前的一个悼念仪式上,发表了一番让人大跌眼镜的讲话。
他说,要铭记美日两国士兵共同展现的“勇敢精神”,认为这种精神应该永存,并且强调要巩固美日同盟,维护和平信念。
这话听起来似乎挺“大度”,想表现所谓的“和解”,但仔细琢磨,味道就不对了。尤其让人不舒服的是,他把侵略者的所谓“勇敢”和保家卫国者的牺牲混为一谈。
要知道,当年那些日军士兵,不仅是在硫磺岛与美军作战,他们的枪口也曾对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这样的侵略行为下的“勇敢”,真的值得被这样公开赞扬吗?
那些为了反法西斯战争、为了保卫自己国家而牺牲的美军士兵,他们的巨大付出,难道就这样被一句轻飘飘的、似乎各打五十大板的“双方都勇敢”给模糊掉了?
很多人认为,赫格塞斯这么说,背后恐怕有现实的政治考量。为了在今天的国际格局下拉拢日本,对抗某些国家,美国似乎不惜在历史认知和基本价值观上做出妥协,甚至开始“理解”乃至“欣赏”起曾经的敌人。
当年那些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如今在美国一些政客口中,其行为似乎也能找到“闪光点”了。
这种做法,说到底,可能反映出一种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所谓的“文明”和“正义”,在这种现实需求面前,似乎显得异常脆弱和廉价。
当然,赫格塞斯这番话,不只是听着别扭,很多人觉得,这根本就是在混淆是非。
他把侵略和反抗、正义和邪恶搅在了一起,甚至把当年日军那些残酷的行为,轻飘飘地用“勇敢精神”来形容,这让很多人实在没法接受。
颠倒黑白?
有网友就说得很直接,同样是打仗,形容自己人可以说“勇敢”,但形容侵略成性的敌人,那叫“凶残”、“顽固”,这才是区分褒贬的基本道理吧?赫格塞斯这么一说,实际上就是在淡化、甚至美化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这样做,不光是对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美军士兵的不尊重,更是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一种轻视,是对基本公理正义的挑战。这种言论,理应受到严肃的批评,不能让这种错误的历史观继续扩散,误导更多人。
这种歪曲历史的做法,真的让人心里堵得慌。这不仅仅是对逝者的不敬,更是对历史真相本身的背叛。
而且,让人心里更沉的是,感觉美国政府这几年的一些动作,好像总在有意无意地给日本当年的战争罪行“打马虎眼”。
比如,国防部网站上,那个著名的硫磺岛战役英雄、原住民士兵艾拉·海耶斯的纪念网页,悄悄被删了。
还有,珍珠港事件80周年那么重要的纪念日,官方发言对日本当年的偷袭和侵略闭口不谈,反而大谈特谈“美日同盟是印太地区和平的基石”。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在眼里,难免让人觉得,这像是在为日本军国主义过去的阴影“松绑”,也在一点点蚕食大家对那段历史的正确认知。
美国政府这么做,到底图什么?难道在他们看来,只有眼前的利益重要,历史的是非对错都可以放一边吗?
为拉拢日本不惜歪曲历史?
明眼人都清楚,美国现在这么积极地跟日本走近,很大程度上是冲着特定的亚洲大国来的。他们的算盘,似乎就是在亚洲这边也弄个像“小北约”那样的同盟,用来进行战略牵制。
而为了这个目标,美国看起来甚至不惜对历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在日本国内那股右翼势力的问题上。
比如,日本有些政客反复去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官方层面也默许修改历史教科书,试图淡化甚至否认过去的侵略罪行,就连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也被轻描淡写成所谓的“南京事件”。
这些事情,美国不可能不知道。但给外界的感觉常常是,华盛顿不仅视而不见,甚至可能还暗地里觉得这有助于巩固美日同盟。
这种为了现实利益可以牺牲原则的做法,似乎不只体现在对日关系上。有些人甚至从其他地方看出了端倪,比如美国对格陵兰岛的态度。
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盘算着怎么把格陵兰这块战略要地要到手,先通过舆论造势,强调美国控制格陵兰的“必要性”,再利用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外交、军事、经济上向丹麦施压,让丹麦难以抵抗。
最后,一旦条件具备,“独立”后的格陵兰就可能选择并入美国,或者美国干脆单方面宣布对其拥有主权。
再加上此前美国高官在未受邀请的情况下访问格陵兰,这些都被一些观察家解读为美国为了追求单极霸权,不惜打破规矩,甚至觊觎他国领土的信号。
所以,回过头来看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硫磺岛的那番讲话,再结合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一些模糊处理甚至明显倒退,确实让人不得不警惕。
笔者认为
历史的本来面目,最终会不会被现实政治的需要所扭曲、所掩盖?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保持清醒。历史不该被随意涂抹,真相必须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