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真好,可以骄傲,可以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用担心回头已是百年身,不用理会当青春一去不回的日子应否后悔。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华仔在出版的图书《我是这样长大的》中“天各一方”的文字叙述,今天我们来分享“昨夜的渡轮上”,这首刘德华翻唱的歌曲,我之前日记有介绍过,对华仔这首歌不是很了解的,可以回去看看这篇文章(龚翔乐评:刘德华翻唱的民谣歌曲《昨夜的渡轮上》是城市独白的记忆),然后结合对这首歌的了解,再来看看华仔的文字,就更好理解了。
华仔说青春很好,因为年轻可以去做很多事情,我想那是因为年轻的试错机会都是为了以后成长的经验,所做的铺垫。
青春是什么?刘德华34岁时候对青春的理解是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我现在30多岁时候,对青春的理解就是,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害怕失败,更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因为青春就是让自己更加幸福的事。
年轻人,赚钱了自然都是花在自己身上,去买自己渴望以前的东西,去吃自己很想吃的东西,刘德华就提到了,花钱和名利双收相比,他其实认为名利和快乐在一个艺人面前是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这是华仔又一次提到了平衡,透过文字,似乎可以感受到1995年时候的华仔有着太多太多无奈。唯有在书中用文字去记录下此刻自己的内心。
刘德华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对于现在年轻人对渡轮可有可无,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时光不老,人会老,所以年轻人总会觉得旧东西要淘汰,可是却对这样的事情有所感慨,你看,华仔是一位很念旧的人。刘德华在文中充满了对老东西的文字的温度,他说老东西虽然老,但是舒服,守信用,还提到了自己的同学余佬,就是曾经拍摄电影《再说一遍我爱你》的导演。出演《红毯先生》刘德华助理的那位。
刘德华用文字描写了很多自己和渡轮的回忆,这些回忆弥足珍贵,也让我们更懂得了华仔是一位怎样的艺人,于是我今天把这一段原文,在文章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我们能从文字中感受到那个守信用的刘德华!
曾经有一段青葱多用,尽情地玩、尽情地无忧无虑去生活,把赚回来的钱都花在自己的兴趣上,那时候赚的钱虽然没有现在的多,但花钱时的那份快乐却是今天名利双收时无可比拟的。名利和快乐,永远没法在一个艺人的天秤上平衡。
有一次,我在汽车渡轮上拍戏,突然觉得渡轮上那种缓慢的节奏似曾相识,如当年故人,久别重逢,不胜唏嘘。
故人竟也老了,像老去青春的老人,有过他快乐糊涂的岁月,曾经风光地在汪洋的维多利亚港穿梭行走,船客熙来攘往,班次频密,然而年事大了,老人办事能力大不如从前,开始要面对退休问题,流金岁月,不是没有回忆的,但回忆总是有点遗憾,好像被社会遗弃了。
年轻的一代都把渡轮当作可有可无的交通工具,宁捱塞车之苦,也不愿忍受他的慢,可是老人家也有老人家的好处,至少他舒服,守信用,不用在他身上花太多钱。我和余佬都曾是他的好主顾。
那一年刚好中学毕业,抛下书包,迫不及待找到一份暑期工,替厂家送手袜皮套去工厂,从红堪送去湾仔,除工资外,每天还津贴廿块钱的计程车费用,初出茅庐,这种待遇算是不赖。
第一天上班,主管分了各廿块钱给我和余佬,我俩相视而笑,嘿嘿,大家都已经在心里盘算如何尽最大的努力去省下这廿块。
于是我们计划好每天不坐计程车,改坐渡海轮,从红堪码头去湾仔码头,下船后再走一段路就到了。
可是理想归理想,当肩膊上托着两大块又厚又重的手袜皮套时,这理想实在叫我太吃力,再加上恶毒的太阳,正是汗流浃背,百上加斤。
每天的行程就是从红堪乘渡海轮往湾仔码头,下船开始步行,肩上托着两大块皮套,两张脸都晒得黑黑的,像苦力,嘿呵,嘿呵,经过湾仔运动场,嘿呵,嘿呵,经过艺术中心,
嘿呵,嘿呵,三步并作两步,千万别让在艺术中心上暑期班的同学看到我们这副狼狈相才
好!嘿呵,嘿呵,步上天桥,举步艰难,还得把肩上两块皮套分两次运行,来回两趟,托得气也喘不过来!下天桥,嘿呵,嘿呵,再接再厉,绕一大圈路,当看到湾仔的三角红砖教堂,总算可舒一口气。
每天都在渡轮的甲板上踏上青春脚印,踏上去的时候天还是白的,踏过来的时候天已黑下来。
这样快乐无忧的日子竟也会过去,然后才发觉:男人的肩膀,卸下手袜皮套的日子们然要负起沉重的责任,走一条好长的路,上车下车,步行上天桥,再向前走……。
生命是一场战斗,我们都是天生的战士,披战衣,上沙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受伤\了,自己躲到一角舔伤口,休息一会再上沙场,渐渐地,受伤不再是一个伤口,而是一种习惯。
昔日的三角红砖教堂现已拆卸,渡海轮专线也越开越少,终有一天它会给社会淘汰,小岛上再也容纳不下任何过时的东西,当大家都在加快脚步的时候,我怀念那种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