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兰州已然砸上了真金白银,开始大手笔的抢人了!
无论是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人才房票等组合拳政策所坦露出的十足诚意,还是新时代“兰州萃英”人才计划、重点产业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的培养和引进,无不都在佐证着这一点。
通过3年时间,吸引留住20万名大学生来兰就业创业,符合条件的就业见习生,给予用人单位每人每月1000元就业见习补贴;
对博士补贴30万,双一流硕士补贴10万的房票补贴;累计发放“人才房票”73张、共计补贴费用910万元;
面向创业群体支持创业扶持资金和创业贷款1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15万元进站津贴和50万元奖补……
一系列大手笔“抢人”的背后,正是因为兰州的“人才”太稀缺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经济,迫切的需要发展!
将时间轴拉回至改革开放前,彼时,兰州的经济还长期处于全国大中城市上游。得益于“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的重大项目,兰州迅速成长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建立起包括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在内的大型产业,风头一时无两。
产业的兴起让兰州笼络了一大批人才,越来越多的人于此集聚,他们工作、买房、成家、生育,从而带动着房地产行业以及各个消费行业的发展。
可随着经济重心转移至沿海,失去政策加持后的兰州开始迅速衰落,西北城市能耗巨大的资源型产业也从优势转变为包袱。
兰州产业结构逐渐变得单一且老化,其中石油化工和烟草占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且城市长期缺乏新质生产力的进入,致使发展处处受限,即便是想尽办法留人、吸引人,最终的效果都不明显。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工资太低”等矛盾问题,也时常被大家所诟病,即便是本地高校领域的人才,也面临着毕业即流失的窘境,兰州也因此被打上了“出走型城市”的标签。
尤其是在中西部中心城市人口疯狂扩张的过去几年,隔壁成都、西安等市动辄实现每年几十万的人口增量,可兰州每年近几万的人口增量,则显得微不足道。
处在这种境况下,兰州大手笔的加码“抢人”,也就不难理解了。可眼下,仅靠着大手笔的短期激励政策,即便是抢到了人,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
所以,兰州当下亟需要做的,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基于此,兰州积极构建了“3+2”现代产业体系(即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并下大力气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此外,还打造了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力争做强新能源+航空航天+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实际上,围绕这个体系,兰州也已经了相应的部署,一批批产业项目也可谓是拉满了弓……
这其中,“3+2”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已布局了七里河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榆中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皋兰县什川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和皋兰县等。
先进制造业则布局了最近热火的西固的兰州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兰州高新区飞天创新港—科创育成产业园项目、以及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兰州新区西部药谷产业所形成的医药创新产业发展体系。
现代服务业则主要以城东为主,包括兰州毅德国际商贸城、甘肃物产集团兰州物流园、兰州和平家盛商贸中心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
而数字经济则包括大家熟知的即将开建的百度智能云基地,以及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和即将打造的甘光大厦信创产业基地、兰州联志信创智造中心、“如意鲲鹏”生产线项目、运营永新国信数字要素产业园等。
总部经济则有最近刚签约的生态创新城的易事特西北区域总部暨研发中心项目、罗宾汉新型储能西北区域总部等。
与此同时,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产业集群中,兰州还将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了海亮铜箔、宝武碳业、德福新材料、宏彬负极材料及金川磷酸铁锂生产线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
新能源方面,2025年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名单中还布局了兰州新区300兆瓦光伏新能源发电项目、永登七山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牧光互补发电项目、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项目。
航空航天方面,科学城中布局了规划面积约5000亩的航空产业园、青白石黄河边还有兰州低空经济产业园、安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等,此外,兰州还签约了多个低空经济领域合作项目。
食品加工厂则主要以九州和新区为主,包括九州主食厨房食品加工园区、兰州新区食品园区加工物流园等,此外,兰州还将积极引进省内外的商超和采购中心落户兰州。
随着这些新兴产业不断落地,定能与兰州原有的产业实现新旧动能的转化加速,促进兰州产业成为最核心的发展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接下来,兰州还将打破产业园区间边界,让优质资源在园区间共享,真正做到产业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主,多方面的吸引各类人才。
与此同时,兰州还将大力实施“大企业”培育壮大行动,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着力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航母旗舰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也只有解决了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后,兰州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带动消费,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毋庸置疑,人才聚集→产业升级→GDP增长→吸引更多人才,这就是一个正向循环。
可留住年轻人,仅有当下的政策激励和产业升级也不完全够。毕竟,兰州长期难以留住人才的核心原因,就是在于大家的生活保障不足,一部分年轻人会因为住房、医疗、教育等条件有限的原因,而选择离开。
所以,兰州近期的以旧换新补贴、购房补贴、养老金提高等细节政策的部署,其实也都是冲着留下人才这个目标而来的。
具体的政策我们在《增收、减负、松绑……为促消费,兰州开始放大招了!》一文中有过详细的解读,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兰州市政府还发布了多个文件,涉及共有产权房、配售型保障住房等。接下来,不仅有更多的共有产权房、配售型保障房面市,且其资格条件也已放松,甚至在出售流通方面,也放松至了1年。
这一系列的举措,无法做的严丝合缝的环环相扣,但它们有自己的内生逻辑,缺一不可。能肯定的是,无论是人口、产业还是经济,都与创新有关,也是兰州所急。在强省会的关键时期,兰州也确实到了迎难而上的时候。
只有这一套逻辑形成正向循环,兰州才能真正成为年轻人的乌托邦!只不过,这一步步,都非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虽说这条道路很漫长,但既然有了明确的目标,未来总归会愈来愈好。期待不久后,更多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能奔赴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