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地铁站的便民信息取阅栏,发现纸质版的上海轨交网络示意图。这样一份纸质“地铁图”,反映轨交整体状况,能方便地查阅每条线路基本走向和各个车站,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有它的价值。提供信息的同时,纸质版还可以收藏。等到新的线路开通,或是已有线路延伸,新旧版本对比一下,又能看到城市发展的昨日今朝。
但这张地铁图也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它的字体实在太小了。也难怪,这样一张大约20厘米见方的小小折页纸上,要容纳整个上海的轨交网络信息,毕竟有些勉强。结果便是,各个车站中文名称的字体小到仅能刚刚看清,下方的英文名称则已经超出肉眼能力所及,非得借助放大镜不可。
这样的字体大小,对视力不太好的老年人,以及外国游客都不够友好。这张地铁图,回应了市民游客的需求,但在更好满足市民游客需求上,还可以做得更周全。解决办法,或可考虑放大纸张面积,让信息呈现空间更宽裕一些。
此外,这张地铁图只是呈现了上海轨交网络基本信息,背面则是一些公益信息或商业广告。如果能放大面积,再加上背面空间,能否结合轨交沿线旅游资源,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文旅信息?比如,根据各条线路各自特色、不同情况,推出个性化地铁图,为那些还不那么“网红”,但适合深度游的地方,提供展示、推广、联动的空间。让市民游客在地铁站的“随手取阅”,成为当下或未来的“随兴而至”。这样的地铁图,或许自身也可以成为收集、收藏的纪念品。
地铁图虽不大,某种程度上也是城市的一个缩影,不妨把它做得更好,更方便吸引市民游客使用。
原标题:《新民随笔丨地铁图不妨“大”一些》
栏目编辑:郁晶陶 题图来源:作者拍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