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李城从保安到央美学生的故事曾感动全国,登上央视。但进入央美后,他竟然差点没毕业,后又经历了创业失败、被公司解雇......



面对挫折,李城没选择继续奋斗或屈服于现实,而是改装三轮车开始全国流浪。

现在的他没有存款,每天只花10元,晚上就睡在车里。在外人看来是落魄,但李城认为这才是他理想中的“一倍速”生活。



他为什么在流汗和流泪之间选择了流浪?

在青海湖畔,一辆破旧的电动“老头乐”车停靠着,车身被改造成了一个简易的移动画室。



一个男人正对着镜头展示画板上尚未完成的湖水,神情轻松,配着轻快的背景音乐。

他就是李城,曾经的“央美保安”,如今的自媒体博主——“央美流浪哥”。



一条粉丝留言映入眼帘:“看你这样,我都不知道坚持梦想对不对。”

这句话似乎戳中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也引出了李城故事的AB面:

梦想与现实的碰撞,追寻与挣扎的交响曲。



故事要从李城的故乡——河南的一个小村庄说起。

童年时,母亲是一位裁缝,她用粉笔在布料上勾勒图案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李城的脑海里,一颗热爱绘画的种子就此萌芽。

高中时,他便立志要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央美成为了他年少时的梦想殿堂。



然而,2008年,18岁的李城经历了第三次高考失利,手里攥着央美的拒信,失落感像潮水般涌来。

他蹲在村口,默默地抽完了半包烟。

迫于现实的压力,他不得不进入富士康的流水线,拧着冰冷的螺丝,也曾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送外卖。



北京的冬天寒风刺骨,在等待外卖订单的间隙,他总是忍不住盯着路边的广告牌上的设计图发呆,那些色彩张扬的画面让他想起了央美画室里飘着的松节油味道,心中的梦想再次被点燃。



2012年,他带着攒下的几千块钱,踏上了北上的火车,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央美门口。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为了央美的一名保安。



在央美,李城成为了一个“特殊存在”。

他不仅履行着保安的职责,更利用一切机会接近自己的梦想。

巡逻时,他会不由自主地溜达到画室,感受艺术的氛围。

午休时间,他会蹲在走廊角落临摹学生的作品,汲取创作灵感。



值夜班时,他则借着昏黄的路灯,描绘着星空下的教学楼。

起初,学生们对这位“保安大叔”的举动感到好奇,后来,看到他的坚持,他们开始提供帮助,时常给他一些旧颜料,并教他调色技巧。



2015年,一篇名为《央美保安的画家梦》的报道让李城的故事广为人知。

在记者的镜头前,他腼腆地举着自己的素描本,说:“我就想看看,门后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夜之间,他成为了励志的象征,各种高薪工作机会纷至沓来。



然而,他却一一婉拒,因为他心中还有未完成的大学梦。

他将工资的一半用来购买教材,另一半寄回老家,继续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

2017年,29岁的李城终于圆梦,以专业课第八名的成绩考入央美中国画系。



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天,他激动地在保安亭里哭到浑身发抖,曾经的学生跑来祝贺他:“李哥,你这剧本比电视剧还神!”

进入央美后,李城成为了“明星学生”。

媒体蜂拥而至,称他是“草根逆袭的教科书”,培训机构也开出天价邀请他代言。



但他再次拒绝了这些诱惑,他说:“我就想好好学四年画。”课堂上,他总是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习笔记。

毕业展上,他的工笔山水画获得了教授的赞赏,称其“有古意”。

大家都期待着他续写传奇,开画展,成为艺术家,或者至少成为一名名师。



然而,现实远比励志剧本复杂得多。

2021年毕业季,李城和同学合伙创办了一家美术培训机构。他们租下胡同里的小院,挂上“央美状元授课”的招牌。

起初,一些家长冲着“保安变学霸”的噱头前来报名,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线下课程被迫转为线上。



镜头前的李城讲得口干舌燥,但屏幕那头的孩子却忙着刷短视频。

“我们这种小机构,根本争不过资本砸钱的网课平台。”

熬了八个月,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机构关门那天,李城在院子里烧光了没发完的宣传单,心中五味杂陈。



更残酷的打击接踵而至。

他去私立学校应聘美术老师,却因为“不会管纪律”被调到教务岗。

想重回培训机构,对方却直言:“你热度早过了,学生只认清北毕业的老师。”

34岁这年,李城花8000元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改装成“移动画室”,开始自驾旅行。

他在敦煌的沙漠里画落日,在徽州的老宅前描屋檐,视频配文总是轻快:“今天又赚了五十块打赏!”



有人唏嘘他“高开低走”,说他赌上十年光阴,最后还不如当初直接当网红。

李城却不以为然。在青海湖边露营的那晚,他对着镜头展示画板上未完成的湖水:“当年考央美,以为门后面是天堂。”

他很少再提及“央美”,更多的是拍摄市集上卖糖画的老人、山区小学掉漆的黑板、国道旁疯长的野葵花。



曾经教过他的央美老师也来到他的直播间刷了几千块钱的礼物,并点明自媒体的不确定性很大,剩下的路需要自己摸索磨炼。

李城的生活看似落魄,但他却说:“1000多元的收入对我来说完全够用,绰绰有余。”



他认为,现在是他最满意、最舒适的生活方式。

他开着“老头乐”,过着旅居生活,录视频,开直播,旅旅游,见识不同的风景。

直播期间,黑粉和爱粉的争论此起彼伏,也给他带来了一些收入。



他从不埋怨任何人,自己的节奏自己掌握,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丝毫不隐藏自己的私心,很舒适,很自在。

李城的路走错了吗?围绕他的争议,最终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人生怎样过才算成功?



对于李城来说,成功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提升自己的修养,拓展视野,从心胸狭隘到心胸宽广,从知识浅薄到知识丰富,从道德卑劣到道德高尚,这才是真正的“自我的跨越”。

抛开往日的光环,现在的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无论当初锲而不舍地考央美,还是如今认认真真做自媒体,他从来没有放弃努力。

李城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成功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是社会普遍认同的功成名就,还是追随内心,活出真实的自我?





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