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轰炸伊朗

日前,美军多架B-2“幽灵”隐形轰炸机、战略运输机和加油机飞抵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引发热议。有分析认为,美军集结大量B-2轰炸机显然是在酝酿大规模空袭行动,而潜在的袭击目标有两个,一是也门胡塞武装,二是伊朗。不过,分析普遍认为向伊朗发动空袭的可能性比较小。换句话说,美军集结大量B-2轰炸机可能是“红海舞剑,意在伊朗”。



当地时间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如果伊朗不与美国达成核协议,他将对伊朗实施“前所未有”的空袭,并征收“二次关税”。特朗普此番表态算是印证了分析那样,美军集结大量B-2轰炸机,剑指的就是伊朗,但剑是否真的挥向伊朗后文再接着探讨。那么,对于特朗普甩出的轰炸威胁,伊朗又有何回应呢?

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即软硬兼施。针对特朗普的威胁,伊朗《德黑兰时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回应称,收到的信息显示,伊朗的导弹“已装载到所有地下导弹城的发射架上,随时准备发射”。



可以发现,从特朗普首次透露他不排除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可能性后,伊朗就开始大“秀肌肉”,比如举行大规模、横跨时间长达数月的海陆空三军军演、军演过程中展示各类新式武器和公布多处新的地下“导弹城”等等。不难看出,伊朗这些举动的背后意在向特朗普发出明确信号,即军事打击伊朗,美国将付出沉重代价。

与此同时,伊朗也释放出了对谈判持开放态度的信号,试图降温局势。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30日的内阁会议上表示,伊朗已通过阿曼转交了此前特朗普写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信件。佩泽希齐扬指出,伊朗拒绝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但始终参与间接对话,且这得到了哈梅内伊的认可。美国必须证明其有可信度,而伊朗不回避与美国进行间接对话。



事实上,伊美关系闹僵到现在这个地步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特朗普。首先,特朗普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损害了双方互信;其次,如今在他的第二任期又提出新的伊核协议,这意味着伊朗将不得不做出更多让步;最后,用威逼胁迫的手段迫使伊朗同意与之谈判。以上种种,促使伊朗的立场变得强硬。

美伊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尚存

有分析认为至少有两个理由令美国不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其一,特朗普上台后加速了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收缩,不愿在当地过多投入资源,因为这会分散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资源。



根据日前美媒披露的一份五角大楼秘密内部指导备忘录显示,美国将阻止中国大陆“武统”台湾和加强本土防御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宁愿减少在欧洲、中东等地军事存在并接受由此带来的“风险”。换句话说,与伊朗爆发军事冲突与美国拟定的战略政策相违背。

其二,即便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美国也没有必要亲自下场。以色列作为美国维持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的一个重要抓手,完全可以通过其实施打击,要知道以色列与伊朗去年曾爆发两次互袭,而且以色列至今仍鼓吹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这说明美以两国有共同目标,因此由以色列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当然,若伊以爆发军事冲突,美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若往小的说,美国需要向以色列提供大量援助,包括军事、经济和外交层面;若往大的说,美国可能会被卷入地区冲突,到头来又与伊朗产生直接军事冲突。因此,于美国而言,打击伊朗核设施不是一个最佳选项。

不过,目前美伊双方都在采取“战争边缘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误判或是发生任何黑天鹅事件,都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地区安全后果。这点值得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所以当务之急是给局势降一降温,降低误判的风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