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位于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的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灯火通明,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22岁的孔斯蕾尼姆就是其中之一,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便匆匆赶往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她是该校大二学生,主修会计,从下午5点半到8点半,每天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对她来说弥足珍贵。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进一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与孔斯蕾尼姆一样边工作边上班的还有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的大四学生安娜。安娜来自茶胶省,原先家境贫困,一家五口人仅靠爸爸一人赚钱,家里也因此欠下了一大笔外债。原本以为与大学无缘,但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的全额奖学金为她点燃了希望。

入学后,安娜格外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工厂实践的结合,培养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今安娜不仅自身得到了成长,每月900美元的收入也极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柬埔寨唯一一个拥有两所大学的经济特区。其中,孔斯蕾尼姆所在的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由中国援建,以技能培训为主,于2018年正式开班,设有会计金融、信息技术、电力工程、汽车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120人。而安娜所在的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则以学历教育为主,是柬埔寨首个中文大学,于2019年12月正式开学,已招收本科学历生256名。这两所大学不仅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水,也为这里的有志青年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


(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

特区建设,人才先行。事实上,除了积极推进两所大学在区内的设立、运营,西港特区公司还通过多措并举汇聚合力,构建起了多元人才培养体系。

早在建设初期,西港特区公司就派出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轮流为当地青年和学生义务教授中文,使他们能以语言特长在区内的中资企业谋取较好工作岗位。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先后资助两批柬埔寨青年到中国留学,并联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展培训工作。如今,这些学生都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和柬埔寨其他地区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是孔斯蕾尼姆、安娜,还是成千上万名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接受过培训的员工,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到“工作在特区、学习在特区、生活在特区、幸福在特区”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写照。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成为连接“智力丝绸之路”与柬埔寨“五角战略”的重要载体。正如西哈努克省副省长隆迪梦所说,“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推动柬埔寨经济发展、人才发展的动力,也是增进柬中两国铁杆友谊的桥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