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俄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结束了超12小时的“马拉松式”会谈,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此次会谈将欧洲排除在外,使得美俄欧三方关系的复杂态势再度成为焦点。
在美俄举行会谈之际,欧洲国家也在积极行动。当地时间3月27日,3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法国巴黎,参加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起的援乌“意愿联盟”峰会。与会国家宣称“一致”认为现阶段不应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英国首相斯塔默指出,俄罗斯无意停战,正采取拖延策略,各国应加大对俄经济压力,加速推行更严厉制裁,以促使俄罗斯认真谈判。马克龙也强调,在实现明确和平前,取消对俄制裁的政策不可行。这反映出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在对俄制裁态度上试图展现统一立场。
英国首相(资料图)
不过,对于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这一议题,欧洲各国分歧明显。英法两国积极推动,计划派遣军事代表团前往乌克兰商讨相关事宜。然而,马克龙也坦承,部分欧洲国家或因能力不足,或因政治背景等因素,对派遣地面部队态度消极。许多欧洲政府表示,任何欧洲部队的行动都需要美国提供安全保障作为支撑,但目前特朗普政府尚未表态会提供此类保障。捷克方面称现阶段讨论该问题为时尚早,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指出应邀请美国参与此类会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示,对于“维和部队”存在诸多疑问,但得到的答案寥寥。这一情况凸显了欧洲在推动“维和部队”计划上困难重重,内部难以达成一致。
美俄在此次利雅得会谈中的战略意图各有考量。从美国方面来看,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透露,美国期望通过讨论黑海海上停火,恢复粮食与燃料运输,重启黑海地区贸易往来,并进一步探讨前线停火及更广泛的永久性和平方案。这背后反映出美国试图在乌克兰问题上掌控节奏,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包括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削弱俄罗斯经济等多重目标。
普京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资料图)
俄罗斯方面,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表示,两国主要讨论俄总统是否同意恢复黑海粮食协议倡议。俄罗斯的底线在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确保乌克兰不会成为对其安全有重大威胁的存在。美俄关系升温的趋势,无疑让欧洲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长期以来跟随美国步伐,投入大量资源制裁俄罗斯,自身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如今美俄单独会谈,欧洲被边缘化,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话语权面临挑战。
在美俄欧复杂的局势中,中方态度至关重要。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坚定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中国外长王毅与法国外长的会谈中,双方就中欧在各领域合作及战略协调进行了沟通。中欧在经贸、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中国的和平主张为欧洲提供了不同于美俄博弈视角的选择,有助于推动欧洲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回归理性,通过对话与合作实现地区和平稳定。
法国外长(资料图)
展望未来,美俄欧关系走向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若美俄在后续谈判中达成更多实质性协议,欧洲如何调整自身对俄政策、平衡与美俄关系将成为关键。欧洲内部在对俄制裁、“维和部队”等问题上的分歧也可能进一步演化,影响欧洲整体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而中方持续推动和平解决危机的建设性态度,有望为这一复杂局势注入更多稳定性因素,引导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寻求符合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推动欧洲乃至全球局势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