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并不是一句恭维。在各种舆论声量甚嚣尘上的当下,身为Burberry首席创意官的Daniel Lee找准了重唤品牌活力的核心武器——幽默感,为这家象征着英国奢侈品行业的标杆重新镀上一层感性乐观的荣光。



一个月前,为2025秋冬伦敦时装周担当闭幕大秀的Burberry收获了满堂彩。而起因还要从品牌符号中那匹拥有120多年历史的马术骑士徽标说起。大秀预热期间,Burberry在短视频物料中让身披铠甲的骑士形象走进了现实:一身银色金属装扮的真人“蒙面骑士”,在街头巷尾骑着滑板车,坐在街边小吃店前盯着电脑敲代码,与超模Naomi Campbell和刘雯共同挤在一辆出租车上,甚至是请求Naomi帮忙拧开矿泉水瓶。这些四两拨千斤的趣味片段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讨论,人们对Burberry突然间的自嘲感到惊奇,评论区的画风也肉眼可见地发生了变化,而高赞评论中几乎都离不开这句,“Burberry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而当Burberry 2025秋冬大秀如期而至,在英国泰特美术馆新古典主义纪念碑附近的秀场入口处,这位“蒙面骑士”再次引发了人群的骚动,即便是习惯了快步走进秀场的Anna Wintour,也在看到这位骑士的“机械舞步”后开怀大笑。


从某种程度上说,Anna的表情就是时尚品牌们的晴雨表,而Burberry也是伦敦时尚的晴雨表。在大秀正式开场之前,笼罩在伦敦上空和Burberry场外的阴霾,可以说随着这张笑脸驱散了一大半,而Daniel Lee的乘胜追击也来的恰到好处,2025秋冬系列几乎契合了人们对Burberry的所有美好想象。

灯芯绒面料、剪裁得体的西装和大衣——尤其是那些英国人最拿手的正装大衣。但对Burberry来说,最好的解药或许正是Lee追求的那剂良方——用些许荒诞来调和这个岛国与生俱来的严肃气质。他邀请来出演电影Saltburn的演员Richard E. Grant,以及正在热播的The White Lotus第三季中的Jason Isaacs亲自上阵走秀,现场观众中涌动着一股异于英伦特质的热情能量,整个氛围异常高涨。

新系列收获媒体一致好评,Lee在秀后热情地对时尚媒体们表示,“我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积极的发展阶段。”

← 滑动浏览




Burberry 2025秋冬系列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把Burberry的涨落等同于英国时尚业的兴衰。虽然品牌创始人Thomas Burberry发明的华达呢面料坚韧顺滑,是成为南极探险等极限活动的首选装备。但从90年代开始,在前CEO Rose Marie Bravo的掌舵下,Burberry真正转型为奢侈品牌,特别是凭借Christopher Bailey对风衣元素的出色革新,带领Burberry进入了黄金时代,而这也与新世纪初英国经济稳步增长、薪资水平攀升的大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但没有人能抵抗大环境的变化与行业的周期性。随着Bailey的离任,2018年的英国正值保守党紧缩政策的推行,全面陷入薪资停滞、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局。Bailey的继任者Riccardo Tisci试图以极具潮流属性的设计帮助Burberry走出困境,但他似乎少了些时运的助力,那些跳脱传统英伦着装方式的造型,背离了英国脱欧后普遍蔓延的集体怀旧情绪,经典骑士徽章被雪藏,优雅的铜版logo也被替换成一时兴起的无衬线字体,让Burberry失去了传统的根基,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Daniel Lee在2023年临危受命,带回了经典的马术骑士徽标,优雅、纤细而圆润的呈现字体,以及冷厉中不乏贵气的骑士蓝色视觉包装,重新校定了品牌复兴的基准。


2023秋冬系列是Lee在Burberry的首秀,在肯宁顿公园中搭建的帐篷内,烟雾缭绕,蕨类植物与热水袋套构成奇特布景,宾客们仿佛置身英国乡间庄园的疯狂派对。经典格纹被重新调配成温网紫、血腥红与荧光黄,捕兽人帽夸张得近乎戏谑,俏皮的鸭子印花更添几分玩味。短短十五分钟,Burberry重拾英伦精髓——从昔日上流社会的刻板优雅,蜕变为Saltburn式老钱家族的叛逆不羁。

← 滑动浏览




Burberry 2023秋冬系列

此时大家才突然意识到,传统并非意味着隆重华丽的仪式感,它可以是一种亲密的、怀旧的、幽默的氛围,这是一种只有在放松且自在的环境下才能被调动的真实情绪价值。即使首秀中的这些幽默细节招致了不少的争议,但Lee并没有让幽默戛然而止。相反地,他持续探索幽默感与青年文化、与本能性感的碰撞:紧贴肌肉线条的明黄格纹高领毛衣,克制中充满诱惑的皮革元素装饰,赤裸上身压轴谢幕的模特新星Kit Butler,下放至臀部的风衣腰带,骑士蓝色草莓印花中的种种“恶趣味”,还有华丽水钻晚礼服与防风外套的混搭,出其不意的碰撞让人颇感意外,却又能在英伦风格的传统中找到本源所在。

纵使万象革新,有些传统始终未变,比如品牌核心创意灵感——风衣,它更被Lee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设计图腾。“你可以调整比例,玩味细节,但最终必须保留它的庄重感,”他郑重道,“作为品牌灵魂,它理应被供奉在神坛之上。”Lee时刻强调品牌传承,深知英国民众对Burberry有着特殊情感羁绊——人们早已将自我认同编织进这个国牌的血脉之中。


“有些品牌注定要活在聚光灯下——Burberry正是如此,”Lee坦言,“Bottega和Celine(他曾效力于这两个品牌)可以低调。但作为英国时尚标杆,我们肩负着更多期待,甚至是校园里那些未来设计师们的憧憬。这个品牌需要更强烈的存在感。”

Lee选择做那个为Burberry聚光的人。比如近期释出的2025夏季系列广告大片,Lee将拍摄选在了伦敦Soho区,计划呈现出一系列媲美好莱坞水准的短片创作。


这次广告大片的卡司阵容可谓星光熠熠,Kate Winslet、Aimee Lou Wood、陈坤、Jodie Turner-Smith、Micheal Ward、Nicholas Hoult、Richard E. Grant和孙锡求,与超模David Gandy、刘雯和Naomi Campbell,拿到了标有Burberry字样的专属“小品剧本”。是的,现在的Daniel Lee已经逐渐意识到,对Burberry这样全球化的品牌来说,幽默感并不是卖弄某些只有英国人才懂的笑话,它的荒诞和喜剧感,需要建立在更普世的审美和理解力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让全世界在屏幕另一端共同发出笑声。

为此,Daniel Lee不惜牺牲这些卡司们的“固有人设”,比如在一向充满绅士感和精英气质的“英国最英俊男士”David Gandy的角色设定中,需要他攥着一束凋零玫瑰,坐在圣保罗大教堂的台阶上,任凭人工造雨把他浇得全身湿透。拍摄间隙,就连举着记事板的助理也忍俊不禁地说了句:“太荒诞了。”


随着“cut”声响起,接过毛巾的Gandy嘴角微扬,整个剧组哄堂大笑。“荒诞很好,”摄影机后方传来轻快的西约克郡口音,Daniel Lee肯定地表示,“荒诞是好事。”

Lee似乎喜欢在所有事上亲力亲为,轮到陈坤的戏份开拍时,他甚至还要亲自过目拍摄所用的道具花束,“花枝或许该再剪短些。”他歪头审度的神情,活像在观赏一部晦涩实验剧的前排观众。而当镜头再次转动,Gandy演绎着“约会遭放鸽子”的戏码,那种荒诞又自嘲的英式幽默再次跃然眼前。对Daniel Lee执掌的Burberry而言,这份“荒诞”恰是精髓所在。作为最具英伦血统的品牌之一,这种特质或许能为Burberry成功塑造一种差异化的优势。



距离广告大片拍摄过去两个月后,Lee坐在Burberry总部Horseferry House的办公室里,他身披Cole Buxton连帽衫,驼色飞行员夹克随意搭在肩上,微微凌乱的发丝下,他标志性的V型下颌在阴影中格外分明。虽然他喜欢在秀场中表现幽默和荒诞,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谢幕时,他很少笑。

在采访Lee的前一天,Gucci刚刚宣布仅就任两年的创意总监Sabato De Sarno突然离职,这让人不禁思考,执掌一个如此庞大的时尚帝国会给设计师带来多大的生存焦虑?在Lee看来,创意总监的变动只是个开始,之后引发的连锁反应才是重头戏,“我觉得现在整个行业都处在一个特殊的震荡期,变化实在太剧烈了。没错,媒体都在报道创意总监和CEO的职位变动,但其实每个部门、每个层级的从业者都在经历同样的动荡。”诚然,Burberry现在设计团队有上百人,规模远超他以前工作过的团队,而Burberry全球雇员约为9000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调动,很容易产生牵一发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Lee至今仍会感到紧张。“一直都是,甚至可以说是恐惧,”他缓缓摇头说道,“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时代,时尚已经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成了评论家,发布新作品永远让人提心吊胆。我认识很多比我资深得多的创意总监,他们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却依然会有同样的感受。如果哪天这种紧张感消失了,那可能意味着你已经不在乎了。我也不知道。”

不过,Lee似乎已经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2025春夏系列和秋冬系列两季就是最好的证明。既不是一味迎合短视频潮流的投机之作,也没有跟风那些“丑到极致就是潮”的病毒式营销套路。“你永远无法取悦所有人,事实上也不该以此为目标,”Lee如此说,“因为如果你试图取悦所有人,你就取悦不了任何人。”





在这个奢侈品行业创意总监更迭日益加速的时代,人们很难不去思考未来。从职业成就来看,Lee的人生已经足够精彩。“天啊,快40岁了,”他笑着自嘲,“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Lee说话时常会突然陷入沉默,采访期间他经常如此,前一分钟,他可能十分健谈,下一分钟,他或许又会变得神秘、安于静默,或许还带着几分应对媒体的老练。当问到他性格的双重性——尤其在这个创意总监比任何时候都备受瞩目的时代。“每个人的动机不同,我做这行纯粹是热爱创作,而非追求曝光度。”他如此回答到。

采访进行到夜色渐深,Lee宽敞的办公室外路灯闪烁着,许多Burberry员工已经开始回家了,他似乎也逐渐开始卸下戒备,坦露更为深刻的一面。

“眼下国家正值艰难时期。我确实认为,当人们以仰慕目光看向英国时,这个品牌总能大放异彩。”Lee说道,“曾几何时,英国就是世界文化中心。虽然现在未必如此——或许因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一切变得更全球化。”

不过Burberry仍有希望。去年九月跌出FTSE 100后,市场对其迅速反弹持乐观态度。新掌门人Joshua Schulman宣布重新推出外套系列与经典设计后,股价应声上涨,销售额更超预期,这般信心在英国实属罕见。

“我们努力颂扬英国最美好的部分——那些源源不断的创意、音乐、戏剧和电影,”Lee解释道,“新一代英国演员正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这里也继续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运动员,这个国度仍在缔造传奇。而Burberry正希望成为这份荣光的一部分。”


演员Bella Ramsey身着Burberry

登上英国版VOGUE四月刊封面

英国时尚界有一种情谊,这是Lee在欧洲大陆也未必能体会到的。“我常去看Martine Rose的秀,她也来看我的。在伦敦遇到同行设计师总会互相问好,经常能碰到McQueen的Seán McGirr、Ferragamo的Maximilian Davis,这种相遇总是很暖心!”说着他轻笑出声,“巴黎和米兰就......嗯......竞争味更浓,也更冷淡些。”

整个英国时尚界都在力挺Lee与Burberry。在这个惯以幸灾乐祸为乐的行业里,人们却罕见地集体期盼这个品牌成功。就在三月初,来自Bally的Simone Bellotti正式接任了Jil Sander创意总监的职位,因而此前关于Lee即将跳槽的谣言不攻自破,也正像他在时装秀后向媒体们谈到的,“能为Burberry工作是我的荣幸。”

编辑:Yijie

设计:小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