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在北京通州开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完成了医联体签约,未来将通过选派专家到基层医院帮扶等举措,为来自河北多个地市的102家县级医院“输血”“造血”。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俊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西直门和白塔寺院区为“一体”,以通州院区和雄安院区为“两翼”的空间布局,正是对北京“一核”引领,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发展蓝图的生动实践。通州院区作为“两翼”中的关键一翼,以“国家战略使命承载者”的担当,正在经历从“规划愿景”到“国家标杆”的蜕变。2025年是医院建院107周年,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十年”的开局之年,医院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紧抓医产协同发展机遇,优质医疗资源集聚效应凸显。作为通州区9家三级以上医院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已为超百万人次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的健康保障力量。通州区将全面提升工作标准,为医院建设和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做好服务。
论坛上,通州区发布了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表示,通州区将紧抓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聚焦高标准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瞄准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品两大主攻方向和前沿诊疗技术、AI+医疗健康、医药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特色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辅助方向,加速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加速培育发展未来健康产业。从金融服务、空间支撑、人才发展等全方位聚集发展要素,营造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生态,将副中心打造成为医产协同发展的一方高地,将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论坛上,医院与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完成了医联体签约发布仪式。通过支持进修医院到北大人民医院进修、选派专家到基层医院帮扶等举措,为来自河北多个地市的102家县级医院输血造血,促进京冀两地医院的合作交流,为积极落实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签约后,我们将从上下转诊、检验结果互认、异地挂号、开通绿色通道等方面提升签约医院医疗服务品质。同时,以通州院区为支点,辐射京津冀地区,定期接收医生培训学习,并选派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介绍,北大人民医院将通过医联体合作,向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输血造血,促进京冀两地医交流。同时,医院也将继续加强与觅子店、永乐店、牛堡屯等通州区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我们在副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共有上下转诊患者近2万人次,做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