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生机盎然。由海淀区教委和北京林业大学共建的海淀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室迎来首次开课,北医附小、北林附小的150余名学生作为首批体验者,化身“自然探索家”,沉浸式参与了“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爱”“春暖花开 传韵流香”“森林灭火员”等特色自然课程。这场以“自然为书、体验为径”的教育实践,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与自然对话的窗口,为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生态沃土。



自然教育:从“单向科普”到“多维探索”

“自然教育不是一堂单一枯燥的科普课,而是通过主题化、系统化的探索,让孩子们在观察、思考与创造中建立与万物的联系。”活动现场,一位教师如是说。在“走进昆虫的世界”课程中,同学们通过标本观察、模型拆解,结合复眼结构与触角功能的讲解,来揭秘昆虫的生存智慧,让“动物界第一大家族”的生存智慧跃然眼前。



“感受自然的爱:拥抱森林”则是一场心灵疗愈之旅。同学们在心理小游戏后,于八卦阵林中静坐冥想,触摸树皮的纹理,倾听风声与鸟鸣。课程通过“五感唤醒”引导孩子感知自然的呼吸,一名学生感叹:“原来树木的心跳声真的能让人安静下来!”这种沉浸式体验,正是将“一草一木一花”转化为鲜活教材的生动实践。



文化传承与生态责任:在自然中扎根成长

鹫峰国际梅园内,“春暖花开 传韵流香”课程以梅花文化为脉络,从陆游“零落成泥香如故”的咏梅诗,到北林大“南梅北移”的科研突破,同学们在观察真梅、杏梅、樱李梅的形态差异中,读懂“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开拓精神。而“鹫峰消防体验”则通过模拟灭火、装备操作,将“森林防火”的责任意识深植童心。一名参与消防演练的学生说:“原来守护青山,也需要像昆虫适应环境一样学习新技能!”



笑语晏晏研学去,自然教育向未来

课堂上,书本是孩子的世界;走出教室,世界成了孩子的书本。此次课程设计紧扣“体验式学习”,从梅花观察,到消防水带的协作铺设,每一环节都指向“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正如一位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兴奋地讲述如何区分梅花与榆叶梅,这种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欲望,正是自然教育最珍贵的馈赠。”




海淀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室简介

海淀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室是在海淀区委区政府指导下,由区教委、区园林绿化局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建,依托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与科研优势,打造的“五育融通”自然教育样板。生态文明教室以“生态+”为核心,开发系列自然教育主题课程,涵盖生物多样性、传统文化传承、环保实践等领域,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素养,为首都建设“花园城市”播撒绿色种子。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中小学生走出方寸课堂、拥抱自然万象的“第二成长空间”。


微信名:bfu-1952-

北京林业大学

出品|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实验林场

作者|孙炜

审稿|杨晓东

排版|赵李洋 校对|蔡雨彤

编辑|张薇

责编|欧阳汀

审核|刘广超

开了开了!这是北林大的春日浪漫~

北林大期刊双双入选中科院1区TOP期刊!

官宣!他们是北林大教学名师!

投稿邮箱:

beilinguanwei@163.com


设为星标每天都不错过哦


为优秀的北林大

分享+点赞+点亮2025个“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