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之前我们下馆子是改善伙食,如今自从预制菜进入市场之后,下馆子就成为了食品问题的重灾区,不仅不健康,而且还非常影响口感。
但是预制菜在现在的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国菜,正在被预制菜的浪潮席卷,曾经的“锅气”似乎也正在消失。
如何才能在下馆子时,拒绝预制菜的“工业眼泪”,找回记忆中的味道,接下来我就教大家几招。
预制菜的“伪装术”
快节奏的生活催生了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快”字当头,也让预制菜有了可乘之机,为了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一些快餐店和连锁餐厅开始大量使用预制菜。
但是方便快捷的背后,牺牲的却是菜品的新鲜度和口感,大多数消费者在追求便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食物本真的追求。
还有些商家还玩起了“招牌菜”的文字游戏,他们将预制菜包装成“镇店之宝”、“特色菜”,利用“招牌”的光环来迷惑消费者。
不明真相的食客,往往会冲着“招牌”的名号慷慨解囊,结果却发现,所谓的“招牌”只是预先加工好的工业制品。
而菜单上那些模糊不清、甚至糊成马赛克的“招牌菜”照片,也成了掩盖真相的最佳帮凶。
更有甚者,一些商家打着“时令”的旗号,将冷冻或罐头蔬菜伪装成新鲜的时令蔬菜,欺骗消费者。
要知道,真正的时令蔬菜保质期极短,预制菜厂家根本无法做到“即时更新”,所以,当你看到反季节的“时令蔬菜”,就要提高警惕了!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口味定制”也成了预制菜的“障眼法”,一些商家声称可以根据顾客的口味调整菜品,但实际上只是在预制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工,根本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这样的“定制”,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套路罢了。
“反预制菜”六大妙招
想要在下馆子时避开预制菜的“陷阱”,我们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以下六大妙招,教你吃出“锅气”,拒绝“工业眼泪”。
第一个就是选择餐馆,要锁定那些历史悠久、口碑良好的“老字号”餐厅,优先选择他们的招牌菜。
这些老店往往更注重维护品牌声誉,使用预制菜的可能性较低,点菜时,不妨主动询问菜品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让商家感受到你对菜品的了解和重视。
点菜的时候也可以直接问老板,“老板,听说你家招牌菜做了30年?我就要这道!”位置给他们都架上去了,一些在意口碑的老板很可能会做的比以往非常用心。
接着就是选择菜品了,选择“原汁原味”的清蒸菜,这样能够检验食材的新鲜程度。
因为清蒸菜对食材的要求极高,任何不新鲜的食材都无法通过清蒸的考验,比如说我们吃鱼的时候,用筷子戳一下鱼眼,眼球爆浆的才是刚断气的“小鲜肉”,眼球干瘪的怕是上周就“仙逝”了。
选择“简单粗暴”的白灼菜,白灼菜无需复杂的烹饪技巧,食材本身的好坏一目了然,点菜时,可以加一句“菜帮子别去太老啊”,如果端上来的全是嫩叶,说明后厨是现择的。
还有就是时令菜,时令菜的价格会比较低,而不是应季的就会高一点,很难保证商家不会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不是那么新鲜的菜。
我们还可以点一些拔丝菜,这种菜对火候和时间要求极高,必须现做才能保证糖丝的口感和造型,上桌后立刻用筷子偷袭糖丝,能拉出1米不断的就是现做。
除了以上六大妙招,我们还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餐厅口碑,观察餐厅环境与服务,理性看待价格,以及善用“消费者权益”等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反预制菜”的成功率。
结语
预制菜的出现,无疑是餐饮行业的一场变革,在追求效率和便捷的时代,预制菜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我们对于这样的改变无能为力,也就只能通过各种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