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导读
水脉蜿蜒处,发展起宏图。
3月30日,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响彻五溪大地,怀化水利建设迎来历史性时刻——总投资67.09亿元的㵲水大型灌区工程正式开工。
这项怀化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不仅创下投资规模之最,更以其“三网融合”的创新设计,擘画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3月30日上午,㵲水大型灌区工程开工仪式在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举行。(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摄)
二十年磨一剑:从“纸上蓝图”到“地上通途”
翻开㵲水灌区的规划图,一条条渠道如血脉般在五溪大地延伸。
这项世纪工程的诞生,从 21 世纪初的初步设想到今日落地开工,历经三个阶段、二十余年的接续奋斗。
21世纪初,怀化市中心城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等困境,彻底解决水资源问题迫在眉睫。
怀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于水利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积极谋划怀化市㵲水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经多次勘察、调查和论证,确定从蟒塘溪电站库区取水为最优方案。
到2023年,根据当时国家投资政策,以湖南省蟒塘溪(怀化市)水资源配置工程为名正式启动前期工作,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解决我市部分地区灌溉水源不足、城乡供水紧张等问题。
▲开工仪式现场(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摄)
随着《沅江流域综合规划》《湖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湖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及《湖南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的相继出台,项目论证的深入和前期工作的不断推进,项目定位逐渐清晰,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
经过与国家和省级部门的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兼顾生态”的定位。 该项目也成功纳入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清单,为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网融合”:一滴水的多重旅程
水是有限的资源,如何用好每一滴水,是水利工作的又一课题。
在麻阳兰里镇,种粮大户滕树华每年都为灌溉发愁:“看着㵲水从门前过,就是引不上山。”这样的困境即将成为历史。
▲湖南省怀化市㵲水大型灌区工程取水口效果图
㵲水大型灌区创新设计的“水网、粮网、生态网”三网融合体系,让每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
——186.87公里新建渠道织就“水网”,提高灌溉保证率至85%,61.73万亩农田将告别“望天收”;
——4.66万吨新增粮食产能筑牢“粮网”,为怀化打造“湘西粮仓”提供硬支撑;
——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完善“生态网”,实现生产用水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这不仅是修渠道,更是在编织乡村振兴的经纬线。”项目设计负责人介绍,工程特别采用生态护坡、智能测控等新技术,既保灌溉又护生态,让每滴水创造更多价值。
民生温度:122.5万人的“幸福水”
㵲水灌区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明确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灌区既是应对水旱灾害的战略工程,更是惠泽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
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条总干渠、5条分干渠、12条支渠,改建2条已建渠道。新建渠系总长186.87公里,改建渠道总长15.0公里;新建提水泵站4座,检修道路28条;整治排水干支沟17条。
工程建成后,可覆盖辰溪、麻阳、芷江、鹤城、中方、洪江市6个县市区,年均新增粮食产能4.66万吨、水果18.63万吨,保障122.5万人供水安全,其民生价值不言而喻。
水利兴,则仓廪实。
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仅能让“望天田”变成“高产田”,更能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可以预见,在优质水源的滋养下,怀化的优质稻米、特色水果等农产品将实现品质跃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湖南省怀化市㵲水大型灌区工程㵲水渡槽效果图
潺潺水脉:怀化发展的“新引擎”
水脉所系,即是发展所在。
纵观怀化发展史,重大水利工程往往能激活区域发展“一池春水”。上世纪90年代,五强溪水库建设带动了沅陵县域经济腾飞;如今,㵲水灌区将成为怀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漫步㵲水河畔,看清水奔涌而过,我们读懂的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部写在五溪大地上的民生答卷。
从解土地之渴到润百姓之心,从“靠天吃饭”到“水到渠成”的转变, 从“单一功能”到“多重效益”的跨越,㵲水灌区的每一寸管道都跳动着民生的脉搏,每一滴清水都映照着百姓的笑颜。
水通则百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㵲水大型灌区犹如一把钥匙,既打开了农产增产的大门,又解开了民生改善的密码。
在这片因水而兴的土地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渠道纵横的工程画卷,更是一幅以水为媒、多业并举的振兴图景。随着清流润泽四方,怀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澎湃涌动。
▲湖南省怀化市㵲水大型灌区工程总体布置示意图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推文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把怀化新闻网“设为星标”
来源 | 沅水号子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