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思路,整合多方资源、坚持依法解纷、健全防控体系、强化科技赋能,高标准推进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最多跑一地、快速解纷争”的“一站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1

整合资源,一体运行

把区综治中心建设列入区委重要工作,构建“一把手”推动、“一盘棋”统筹的工作格局。一是阵地整合。划拨办公场所4300余平方米,足额保障建设运营经费,推动政法委、社会工作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12345”市民服务中心等19个机构集中办公。二是人员整合。按照“常驻、轮驻、随驻”原则,配备工作人员107人,进驻调解组织24个、调解力量181人、社会组织12个,让治理力量汇聚一地。三是功能整合。设置11个功能区、32个窗口,整合综合受理、来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矛盾调解、诉讼服务等16项功能,促进社会治理功能“一站式”实现,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2024年,区综治中心受理各类案(事)件22500件,接待群众53000余人次。

2

依法解纷,闭环管理

制定旌阳区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闭环流转。一是综合受理。对上级交办、镇街上报、部门转办、网格发现、群众来访等矛盾纠纷和事件,按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咨询服务等五个大类统一登记受理,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二是先行调解。依托入驻中心的区调解协会和旌城商事调解中心、婚姻家庭调委会、物业纠纷调委会等13个调解组织,形成“1+13+N”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对受理的矛盾纠纷事件先行调解。三是分类流转。对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依法引导进入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等程序,对重大疑难的,纳入区社会风险研控中心专班化解,有效防控风险外溢。四是案结事了。跟踪掌握矛盾化解后续情况,采取常态走访、思想疏导、帮扶救助等措施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成立社会风险研控中心,政法、公安、信访、法学会骨干力量集中办公,实现小风险立即处置、中风险会商研判、大风险包案化解。2024年,全区民商事解纷调解率达63.69%,立案数同比下降6.47%。

3

协调推动,突出重点

发挥综治中心平台作用,加强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一是加强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对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群体,全部纳入“六大清单”进行管控,落实跟踪帮扶措施。二是强化群防群治。加强巡防队伍建设,按照城区街道10—15人、乡镇8—10人、村(社区)3—8人的标准,组建专(兼)职群防群治巡逻队伍163支3000余人,每月开展巡逻300余次。三是优化网格管理。建立网格工作清单,实行网格事项准入,搭建“1+1+4+N”网格治理框架,331个城市社区网格专职化率达100%,政法、公安、城管、物业4支主要力量进网入格,形成全域覆盖、统一指挥的网格治理格局。

4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综治基础数据汇聚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夯实数字底座。采集楼幢地址12.2万余条、户室地址32.7万余条,建立统一地址编码,将62.7万人口、32.7万房屋、1.8万企业与统一地址“一对一”关联。二是研发两大平台。研发全省首个民情全景数字地图,构建五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全区民情数据“一键感知”“一图总览”。研发“数治”指挥调度平台,汇总处理各类信息16.2万条,实现社会治理事项全程闭环管理。三是强化系统应用。研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体化系统,对矛盾纠纷准确录入、统一编码、有序分流、全程跟踪,督促线下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2024年,汇集各类矛盾纠纷事件12151件,办结11769件,办结率96.86%。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旌阳区社会治理成效显著。2024年,全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8%(下同),刑事案件下降33%,治安案件下降36%,信访总量下降32%。相关做法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典型案例”。2024年,省内外280余批次、4200余人前来旌阳区考察交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