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当地时间27日表示,他将“很快”宣布举行联邦大选。多家澳媒披露,选举日定在5月3日。此前,阿尔巴尼斯1月16日在澳总理办公室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宣布改组内阁。声明说,澳大利亚工党前领袖肖滕将辞去国家残疾保险计划部长兼政府服务部长职务,社会服务部长里什沃思将兼任国家残疾保险计划部长,财政部长加拉格将兼任政府服务部长。另外,卫生和老年护理部长兼体育部长韦尔斯获得晋升,进入内阁。肖滕曾在2013年至2019年担任澳大利亚工党领袖。
近期,澳大利亚多位前政府高官和政党领导人呼吁重新考虑该国的外交政策方向,包括对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进行重新讨论,认为该关系将危及澳大利亚的主权和独立。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全球基金会创始秘书长史蒂夫·霍华德,日前来华参加清华大学主办的第七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澳大利亚需要对其长期安全战略进行更全面的讨论。霍华德还认为,与中国保持稳定繁荣的经济伙伴关系,有助于堪培拉保持更大程度的战略自主权。
根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选举分析师安东尼-格林修订后的选举统计,工党名义上在众议院拥有 78 个席位,联盟党则拥有 57 个席位。小党和无党派人士目前在众议院拥有 19 个席位。
目前这场争夺十分激烈,工党距离失败只差三个席位,而联盟党则需要获得 19 个席位才能独立组建政府。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那么阿尔巴尼斯领导的工党将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首个“一轮游政府”。但如果两党都无法在最后赢得执政所需的 76 个席位,他们将需要与其他党派协商组建联合政府。
经济担忧和高昂的住房成本将是这次竞选的主要议题。54岁的保守党领袖达顿(Peter Dutton)批评阿尔巴尼斯领导“软弱”,并通过政府慷慨解囊助长通货膨胀。达顿的标志性政策是斥资2000亿美元(约2679亿新元)建造七座工业规模的核反应堆,抑制可再生能源的增长。
尽管在阿尔巴尼斯的领导下,通货膨胀率有所降低,从2022年的7.8%降至去年12月的2.4%,但许多家庭仍在努力应对高昂的食品、燃料和电价。根据美国智库Demographia发布的年度可负担指数,悉尼和墨尔本等大城市目前位列全球10个最不负担得起的住房市场之列。
此外,两党都承诺在医疗领域投入超过100亿澳元,包括提高全民医疗全额报销率(bulk bill)、降低药物费用,并从7月起向民众提供150澳元的能源账单补贴。此外,还计划实施为期两年的外国临时居民购买二手房的禁令。然而,竞选的第一周即可能充满变数。澳联储(RBA, 即澳大利亚央行)将在下周二(4月1日)做出有关现金利率的决定,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威胁称将在4月2日宣布实行“对等”关税措施,这些都可能影响选情。
阿尔巴尼斯上任后,中澳关系回暖,尤其在经贸方面,之前莫里森时期被禁止进口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等产品,得以重新进入市场。当然,关系改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工党政府上台后,迅速调整对华政策。尽管在安全领域,澳大利亚依然配合美国,时常在周边做出一些挑衅举动,总的来说,相比莫里森时期,现在澳大利亚政府对华态度更加温和务实。无论澳大利亚选举结果如何,中澳关系都将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要认识中澳关系复杂。
面对本次大选,阿尔巴尼斯政府真正挑战在于:要将澳大利亚引向什么样的未来?继续作为美国印太战略“前哨哨兵”,还是回归以务实、多边主义为主线传统外交路径,在全球经济疲软、战争风险升高、地缘博弈加剧今天,一个中等国家如何捍卫自身独立性,如何为民众争取真正安全感与发展权,远比是否靠近美国、远离中国更有现实意义。如果这场大选无法回答澳大利亚如何走出战略依赖、走向民族自主根本命题,无论谁胜出,都只是另一场“看似选择”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