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成都街头,一道裹着反光背心的身影刚结束跨铁路施工安全巡查,安全帽檐下被烈日灼出的晒痕,在路灯下若隐若现。这是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项目经理肖璨的日常。

从初来乍到的湘潭小伙到成都电网的中坚力量,35岁的肖璨用14年一线工作的时光,丈量着成都电网的成长轨迹:他是国网公司基建专业高级专家骨干人才、成都大运会保电工程的幕后“建设者”……14年时间,肖璨硬是把自己从一个“电力小白”,磨练成掌握多项创新技术、管理过40多个工程项目的行业尖兵。眼下,他正带着团队在温江冲刺成都医学城“电力新动脉”,脚下延伸的电缆沟,承载着他们的汗水,将化为园区稳定运转的强劲动力。




▲肖璨和同事在项目现场做检查工作

多岗历练啥都干过 “六边形战士”是这样炼成的

“那时候我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2011年,从湖南湘潭来到成都时,全家都是教师的肖璨可能没想到,自己会在电力行业扎得这么深。参加工作以来,肖璨几乎把施工领域摸了个遍,白天跟着老师傅给GIS设备“听诊”,深夜蜷缩在工程车里整理试验数据,今天在电缆沟里摸爬滚打,明天就得上变压器做“体检”。电缆技术、电气安装、高压试验、继电保护、项目管理……在各个专业的大轮岗让他摸透了电网的“筋骨脉络”,“电力领域的‘六边形战士’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肖璨笑着说。

记得入职后的轮岗学习时期,肖璨有幸加入到单位的高压试验队伍。所谓高压试验,简单说就是给新建的变电站做“入职体检”,会给电力设备接上很多仪器、线路,就像给人做心电图,身上要贴着电极、电线一样。然而,给变电站“体检”要复杂得多,光运送试验设备都要动用好几辆卡车,以一个110千伏变电站为例,全站70多台设备,每台都要进行试验并记录数据,做一次试验就要10多天。

“仪器不响,才是大考过关!”肖璨至今记得第一次半夜开展高压试验的场景。寒冬深夜,他穿梭于各类设备间进行接线,每个节点都要反复检查,有一点异常都可能导致试验失败,老师傅们拎着热成像仪紧盯被试设备,记录员奔走于各台仪器记录数据。“最怕遇到‘假阴性’,就像体检报告全正常,可设备突然趴窝。”为保万无一失,他们会对数据进行反复核对、交叉验证,最后为所有设备建立“健康档案”,“有次凌晨三点测数据,鼻涕冻在口罩上,还以为长了白胡子!”肖璨笑着说,要当好电力设备的“医生”,这些过程都必须经历。


▲肖璨个人照片

分秒必争挑灯夜战 合力打赢大运保电“攻坚战”

2023年2月,作为业主项目经理的肖璨接到“军令状”:6月前必须拿下成都大运会重点保供项目——220千伏沙西输变电工程。看着进度表上标红的进度条,向来淡定的肖璨也冒了冷汗——土建没完、设备没装、三条线路还没影儿,离目标工期已不到四个月,离大运会开幕也只剩五个月。

面对紧迫的形势,肖璨联合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属地单位、分包队伍、供应商单位,组成7方联合作战团队,同时召集各单位党员和技术骨干组建“沙西站攻坚突击队”。那时候,工地上流传个段子:肖经理的手机长在耳朵上。这个比喻很形象,那段时间里,肖璨的手机几乎没有离开过耳朵,他每天要接打200多个电话,一个月光呼出的电话就超过6000分钟,各种决策、部署、落实都要亲力亲为,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按时间表完成。

除了沙西项目,肖璨还要负责成都西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配套项目郭发线、曹梓线线路工程,这两个工程也是大运会重点保供项目。其中郭发线是最艰辛的,因为要跨越地铁17号线的地上沿线,每天只有凌晨1点到4点的“窗口期”。工人们至今记得肖璨的“三件套”:加厚的大衣、泡了浓茶的保温杯、从不离手的对讲机。那段时间,他每天连轴转,从凌晨12点到4点,值守在夜间跨越现场,早上8点又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每天晚上9点还要组织召开日例会,“连续夜战13天,他愣是没缺席过一次。”说到肖璨,监理李师傅竖起大拇指。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个重点保供项目均如期投运。

创新模式“立体拼图” 重点工程提前一年“上岗”供电

“不怕苦是基石,用巧劲是羽翼。”这是肖璨在14年电力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2024年,“蓉耀工程·贡嘎登峰”攻坚战的号角响起。温江区220千伏电网1.07的容载比让肖璨眉头紧锁。这是什么意思呢?相当于把变电站比作一个“水库”,它的蓄水量只比用水量多出7%,这种情况下,在高峰负荷时段,当地电网运行可能面临困难。而在当时,已投运的体育城扩建工程和在建的110千伏光明输变电工程,都要以220千伏鱼凫变电站为电源点,为此,鱼凫变电站的扩建投运迫已经在眉睫。




▲肖璨正在参与建设的温江光明110千伏变电站

“建设周期只有3个月?”在接到鱼凫扩建工程必须提前1年投运的消息时,所有参建单位都“傻眼了”。该项目涉及土建基础修建、消防施工、主变及GIS等设备安装调试,相当于半个22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体量。这样的建设体量要在3个月内完成,在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历史上尚属首次。

时间刻不容缓,肖璨提出采取时间交叉、空间不交叉的施工模式,让多个环节像“立体拼图”一样同步推进。简单说,传统施工像“串糖葫芦”,先盖完房子再装设备,最后调试通电,“新的模式下,我们把不同作业区的装修、安装、调试等做成了并行的流水线,时间上同时进行,空间又不交叉。这样既加快了速度,也能确保安全和质量。”就在这种“巧劲”的作用下,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最终按期完工投运。

成为项目经理以来,肖璨已经参与管理了40多个电力工程项目,今年负责的14个项目中,有7个要在年内投运。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先后荣获四川省电力公司质量管理先进个人、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国网公司基建专业高级专家骨干人才、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行业专家等。眼下,他正坚守在温江光明110千伏变电站的配电室里,这个工程今年4月即将投运,投运后将极大程度满足成都医学城企业用电需求。肖璨说,这几年成都电网超前布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今年内就将构建形成500千伏“立体双环”架构,届时全市供电能力还会大幅提升,“我们电力人要深入学习‘时代楷模’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精神,当好‘追光者’,用专业和担当,为城市的发展建设编织稳定的供电网络。看到万家灯火璀璨如画,我内心也感到十分自豪!”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甦 摄影/视频 魏麟潇 责任编辑 何齐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